近日,浙江杭州發生一起因醉酒后使用“智駕神器”駕駛引發的危險駕駛案件,涉事駕駛員被依法判刑。這一事件將近期在電商平臺上熱銷的“脫手神器”“輔助駕駛免打擾模塊”等所謂“智駕作弊工具”推上風口浪尖,引發社會對智能駕駛安全邊界的廣泛討論。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L2級智能網聯汽車保有量激增,部分商家瞄準駕駛員逃避系統監管的需求,推出形形色色的“作弊裝置”。在某電商平臺,“澤澤汽車百貨”賬號宣稱其銷售的磁性方向盤貼“全程解放雙手”,視頻顯示該產品通過內置磁鐵模擬人手握力,使車輛脫手檢測系統誤判駕駛員仍在操控。截至9月29日,該商品已售出2316件,有買家評論稱“高速行駛1000公里無需接管”。
另一款名為“科技布”的產品則采用電容感應技術,通過模擬人體皮膚微電流欺騙方向盤傳感器。有用戶上傳視頻顯示,在車流量大的高速公路上以114公里時速行駛時使用該產品,全程未收到系統提示。更有商家聲稱可永久屏蔽脫手檢測,但經專業人士核實,此類操作多涉及非法改裝硬件。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胡杰教授揭秘,這些“神器”本質是通過物理手段偽造駕駛狀態:磁性配重塊觸發扭矩傳感器,電容貼片模擬生物電信號,甚至通過調節收音機音量制造操作假象。他特別指出,電商平臺將危險產品包裝成“裝飾環”“防滑套”等普通商品銷售,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湖北朋來律師事務所劉源波主任分析,銷售此類產品的商家可能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產品罪,甚至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犯。他強調,電商平臺若未履行審核義務,放任危險產品銷售,監管部門應依法追責。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市場主流的L2級輔助駕駛系統存在明確技術邊界。東風猛士科技智能越野網聯部總監楊晗表示,該級別系統無法應對所有復雜路況,駕駛員必須保持持續監控狀態。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陳定方教授比喻:“脫手99次安全不等于第100次安全,脫手檢測系統正是為防范這關鍵的一次。”
根據2022年實施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標準,L2級系統要求駕駛員隨時準備接管車輛。正在征求意見的強制性新國標進一步明確,駕駛員手部或視線脫離5秒即需提示,累計脫手達規定次數后應禁用輔助功能。胡杰教授解讀,新規通過數據記錄要求,可準確區分是系統失靈還是人為疏忽。
杭州這起危險駕駛案件具有典型警示意義。涉事駕駛員醉酒后坐在副駕,通過“智駕神器”啟動輔助系統,途中因系統失效導致道路堵塞,最終被法院以危險駕駛罪判刑。法律界人士提醒,使用作弊工具脫手駕駛,一旦發生事故將承擔全部責任,這種行為本質上是用公共安全冒險。
專家集體呼吁,消費者應正確認識輔助駕駛技術邊界。陳定方教授特別提醒:“所謂‘解放雙手’實為放棄責任,輔助駕駛的初衷是提升安全,絕不能成為違法行為的‘擋箭牌’。”隨著國慶中秋長假臨近,交通管理部門提醒智能汽車用戶:握緊方向盤、保持清醒駕駛,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