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大會近日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這場以“十年奮進,智啟未來”為主題的行業盛會,由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聯合主辦,通過1場閉門會議、6場主題論壇及多場特色活動,系統梳理了充換電產業十年發展成果,并聚焦商用車補能模式創新展開深度探討。
在“商用車補能模式探索”主題論壇上,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五洲的演講引發行業關注。作為深耕商用車補能領域十年的企業代表,他提出“交通能源交叉領域孕育創新機遇”的核心觀點,指出充電補能行業正是由于處于交通與能源的交叉地帶,才得以持續產生技術突破與商業模式創新。
數據顯示,中國乘用車電動化進程在2018年網約車電動化推動下進入快車道,2020年私家車市場全面爆發。而商用車領域,公交電動化已于2018年基本完成存量替換,當前正處于重卡電動化的關鍵轉折期。劉五洲透露,2025年重卡電動化率已突破20%,三一集團更預測2028年電動重卡滲透率將超過50%,這標志著商用車補能市場即將進入爆發期。
針對重卡補能網絡建設,京能新能源提出“三化”發展路徑:通過單站向構網演進實現網絡化布局,依托車-樁-網互動構建數字化體系,最終達成低碳/零碳化目標。企業平臺數據顯示,其部署的功率超過240kW的充電設備數量已居行業首位,這些設備主要服務于電動重卡及工程機械場景。
在產品創新方面,京能新能源構建了覆蓋240KW至兆瓦級超充的全場景解決方案,其中320-400系列機型成為行業標桿產品。針對重卡應用場景特點,企業特別強化了設備穩定性與運維及時性,開發出適應倒短運輸、支線物流、干線運輸等不同場景的補能產品。劉五洲特別指出,電動重卡運維面臨場地分散等挑戰,但這也為行業帶來了服務模式創新的機遇。
在生態協同層面,劉五洲觀察到電動重卡市場正在經歷運力主體結構變革——從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夫妻店”模式,向公司化運營方向演進。這一變化對補能網絡構建提出新要求,需要車企、能源企業、終端用戶形成深度協作。他強調,重卡補能網絡的構建不是單一企業能夠完成的,必須通過產業鏈各方在技術、標準、服務上的協同創新來實現。
當前,京能新能源已與國內多家頭部企業建立合作,支持其向電動化轉型。面對支線物流與干線運輸的巨大市場潛力,企業正加快補能網絡建設步伐,通過提供全天候、全車型的解決方案,推動電動重卡與補能設施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