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漢芯城、瑞立科密兩股確定于9月30日登陸A股市場,2025年前三季度新股發行即將畫上句點。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包含上述兩股在內,前三季度共有78只新股完成上市,累計募集資金約771.64億元,兩項指標均較2024年同期呈現增長態勢。
從發行規模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新股數量較去年同期的69只增加13.04%,募資總額從478.68億元躍升至771.64億元,增幅達61.2%。值得關注的是,華電新能以181.71億元的首發募資額成為年度最大IPO項目,該公司作為中國華電旗下新能源業務整合平臺,于7月16日登陸資本市場。緊隨其后的是中策橡膠,其6月5日上市時募集資金40.66億元,該公司主營輪胎產品全產業鏈業務。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首發募資額排名前五的新股合計募集資金約320.7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4.97億元激增237.74%。除前述兩家企業外,天有為、聯合動力、屹唐股份分別以37.4億元、36.01億元、24.97億元位列第三至第五位。其中聯合動力不僅募資規模居創業板首位,其9月25日上市后公布的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達91.48億元,同比增長51.08%,凈利潤5.49億元,同比增長92.91%。
板塊分布方面,創業板以29只新股上市領跑各板塊,占比達37.18%,合計募資205.6億元。主板市場表現突出,26只新股募集資金435.67億元,華電新能、中策橡膠、天有為三大項目即貢獻259.77億元。北交所和科創板分別有15只、8只新股上市,募資總額分別為49.21億元和81.17億元,其中北交所的能之光以1.23億元募資額墊底。
業績表現呈現分化格局,78只新股中有50只實現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約64.1%。除聯合動力外,廣信科技、泰禾股份等企業凈利潤均有所提升。反觀28只業績下滑的新股,惠通科技降幅最為顯著,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7.49%至2.77億元,凈利潤同比減少80.24%至1637.28萬元。截至發稿,該公司未對業績波動原因作出公開回應。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新股發行更注重質量把控與節奏調節。財經專家屈放認為,硬科技企業仍是上市主力軍。德勤中國合伙人陳文龍預測,基于前三季度的發行速度和監管導向,2025年A股新股市場整體表現將優于2024年,市場生態有望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