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攜手多家科研機構,在穩態強磁場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主導,聯合合肥國際應用超導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及清華大學共同參與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全超導磁體系統,并于實驗中實現35.10萬高斯的穩態強磁場,持續穩定運行達30分鐘。
這一磁場強度達到地球磁場的70萬倍,不僅刷新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紀錄,更標志著我國在超導磁體技術方面邁入國際先進行列。科研團隊通過創新采用高低溫超導磁體同軸嵌套結構,結合協同調控工藝的優化,成功攻克了極端條件下應力分布不均、電磁干擾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確保了磁體系統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退磁,驗證了技術方案的工程可靠性。
超導磁體作為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的核心部件,其作用類似于一個“磁籠子”,能夠安全地容納高溫等離子體進行“燃燒”。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長期深耕磁約束核聚變研究領域,近年來在超導磁體材料、設備及系統國產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該所不僅研發出100kA高溫超導電流引線、納歐級低阻超導接頭技術等關鍵成果,還作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國工作組的重要成員單位,承擔了超導體、校正場線圈、磁體饋線等眾多采購包的任務。
此次全超導磁體系統的成功研制,不僅推動了我國高端科學儀器的國產化進程,更有望顯著提升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的靈敏度。該成果在航天推進、超導磁懸浮、清潔能源傳輸等領域也展現出廣闊的產業化應用前景,為核聚變能源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我國在超導磁體技術方面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為全球能源革命和科技進步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