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小米新品發布會上,一款備受關注的新機——小米17 Pro正式亮相。此次小米對產品線進行了調整,從以往的標準和Pro兩款機型,擴展至標準、Pro、Pro Max三款,此舉被業界視為對標蘋果產品策略的“田忌賽馬”式布局。
近年來,小米在6.3寸“小屏幕”手機市場取得了顯著成功,其成功經驗也被其他廠商借鑒。去年,多家廠商紛紛推出6.3寸手機,試圖在這一細分市場分一杯羹。就連蘋果也一改往日風格,將6.3寸高刷屏幕下放至17標準版,使得該機型成為蘋果今年的爆款產品。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小米在發布會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么,起售價4999元的小米17 Pro究竟表現如何呢?直接給出結論:如果說去年小米15系列是小米在“輕參數重體驗”方向上的初步嘗試,那么今年小米17 Pro則是這一方向的深化之作。
小米17 Pro在體驗上與蘋果產品頗為接近,參數看似平平,但日常使用卻十分流暢。然而,背屏的加入又使其與蘋果產品形成了差異化。接下來,我們將從性能、系統、影像、屏幕、外觀和手感等多個方面,對小米17 Pro進行詳細評測。
在性能方面,小米17 Pro繼續首發高通新旗艦處理器——驍龍8 Elite Gen5。高通此次對產品線進行了統一,避免了以往8 Elite、8Gen 3、8s Gen4等型號混淆的情況。從具體跑分來看,CPU部分,8 Elite Gen5已能與A19 Pro相抗衡,單核差距微小,多核性能持平。與上一代8 Elite相比,性能提升了約17%。圖形性能方面,高通一直占據優勢,但今年蘋果A19的GPU性能提升超出預期。
在實際游戲測試中,室溫25度環境下,運行半小時《原神》須彌城跑圖,最高畫質下,930P分辨率平均幀率穩定在60幀,功耗僅為3.8w,背面溫度41.5度。在壓力更大的《崩壞:星穹鐵道》黃金時刻跑圖中,800P分辨率下也能達到59.7幀,幀率曲線平穩,表明8 Elite Gen5已能輕松應對這款游戲。
系統方面,今年的HyperOS 3進行了優化,配合8 Elite Gen 5的強大性能,日常使用體驗值得期待。
影像方面,小米17 Pro在Pro系列中一直保持克制,更注重均衡性,因此被一些用戶稱為“水桶旗艦”。今年,小米17 Pro在影像上也有所創新。主攝采用了類似OPPO Find X8的倒置潛望鏡設計,能在更薄的機身中實現更長的焦段。主攝傳感器為思特威SC590XS小米定制版,擁有1/1.28大底和16.5EV高動態范圍,表現優于上一代。
在實際拍攝中,小米17 Pro的主攝色彩準確,暗部細節豐富。但在長焦方面,為了實現更薄的機身,小米17 Pro采用了JN5傳感器,最短對焦距離從30cm縮短至20cm。雖然長焦畫質與上代相差不大,但在某些場景下,白平衡可能出現偏差。
超廣角鏡頭方面,小米17 Pro從JN1升級至OV50M,焦距從14mm變為17mm,視野有所收窄。超廣角鏡頭位于鏡頭Deco外部,使用時需注意手指誤入畫面。
屏幕方面,小米17 Pro延續了6.3寸高素質屏幕,采用M10技術,并換用了國產新型紅色發光材料。屏幕加入了自適應刷新率Pro功能,提供更多檔位刷新率,但調光方式會從DC變為高頻PWM。
外觀方面,小米17 Pro的R角更加圓潤,接近蘋果風格,手感提升顯著。機身尺寸縮小,邊框天線和接口對齊,整體設計更加精致。
背屏是小米17 Pro的一大亮點。雖然背屏會增加一定功耗,但用戶可選擇關閉常亮功能以減少影響。背屏在拍照時可作為取景框使用,為用戶提供了新的拍攝體驗。背屏還支持個性化功能,如養萌寵、玩梗或顯示時間等。
在售價方面,小米17 Pro起售價為4999元,相比標準版貴了500元,但提供了更好的影像系統和背屏功能。與小米15 Pro相比,首發價格便宜了300元,顯示出小米希望降低消費者體驗背屏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