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會議中心內,雷軍第六次年度演講如期而至。這一次,他將主題定為“改變”,用兩個小時的時間,系統梳理了小米近年來的創新軌跡,并首次揭開了品牌發展背后的故事。演講結束后,小米年度新品集中登場,手機、汽車、科技家電三大領域同步發力,展示了一場關于“個性化”與“技術突破”的深度實踐。
手機領域,小米17 Pro系列成為焦點。其“妙享背屏”設計徹底顛覆了傳統交互邏輯——用戶不僅可以通過背屏預覽自拍畫面,還能自定義顯示信息、表達個性,讓手機從工具變為“時尚配飾”。這種創新直擊當下消費者對“情緒價值”的追求。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6.63%的市場份額登頂中國手機市場,增速領跑主流廠商。更值得關注的是,蘋果用戶占比在小米17系列購買人群中顯著提升。一位從蘋果轉向小米的用戶坦言:“背屏設計帶來的新鮮感超出預期,現在它成了我的主力機。”
“高定”體驗的普及,是小米在汽車領域的另一場突破。發布會上,雷軍宣布推出“小米定制服務”,覆蓋YU7 Max和SU7 Ultra兩款車型,提供5款車漆、4種內飾風格及26項個性選配,包括高端輪轂、定制卡鉗等。這一服務并非簡單堆砌選項,而是通過深度整合供應鏈、優化設計流程,將“百萬豪車專屬”的定制體驗帶入大眾市場。北京工廠店內,400平米的定制服務中心已投入運營,用戶可全程參與車輛設計。一位定制車主感慨:“過去覺得定制是奢侈品的特權,現在小米讓我擁有了獨一無二的座駕。”
支撐這些突破的,是小米持續加碼的研發投入。過去五年,公司累計投入超1000億元,未來五年計劃增至2000億元。這種長期主義在底層技術上結出碩果:玄戒O1芯片的發布,標志著中國手機廠商從“應用創新”邁向“底層創新”;而“人車家全生態”的構建,則讓汽車、芯片、家電形成聯動,打造出一個可自我演進的智能系統。當AI大模型深度融入,這一生態的優勢進一步放大——汽車成為移動終端,芯片成為連接樞紐,用戶需求在場景中無縫滿足。

從手機背屏到汽車定制,小米的實踐折射出中國科技企業的集體蛻變。曾幾何時,“跟跑”是行業常態;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領跑。雷軍在演講中提到:“從迷茫到突破,有時只需一層窗戶紙的距離。”小米的案例證明,當技術創新與用戶需求同頻共振,當“科技平權”從理念變為現實,中國科技不僅能參與全球競爭,更能重新定義規則。這場關于“改變”的實踐,或許正是下一個十年科技浪潮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