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潤發全國銷售排名第一的昆山店完成業態調改后重新開業,首周銷售數據亮眼。據統計,開業前五日(含兩個周末、三個工作日)去稅銷售額突破1500萬元,其中首日含稅銷售額達575萬元,到店顧客30656人次;次日含稅銷售額549.78萬元,去稅約430萬元,客流27188人次;后續三日去稅銷售額分別為290萬、206萬和185萬元,展現出強勁的消費動能。
該店原址拆遷后,在毗鄰地塊新建獨棟商業體,以自有物業形式打造購物中心化大賣場。8000平方米的兩層空間延續“一站式購齊”模式,涵蓋生鮮、即食、快消、日用、家紡、電器等全品類商品。與多數賣場縮減非食品類不同,大潤發此次調改未大幅壓縮商品范圍,而是通過精選SKU提升運營效率,整體商品汰換率達50%,SKU數量減少約半數,但鮮食SKU增至2000支以上,熟食等即食品類占比顯著提升。
調改后的商品策略呈現三大特點:其一,全品類精選,在保留大賣場“一站式”優勢的同時,通過減少冗余商品提升庫存周轉;其二,價格競爭力強化,商品平均售價下降20%;其三,場景化升級,門店增設堂食休閑區,強化互動體驗。這種差異化路徑與當前行業流行的“爆品模式”形成對比——多數賣場調改后單層面積縮減至3000平方米,聚焦核心單品,而大潤發仍維持8000平方米的兩層結構,以產品陣列而非單品驅動市場。
鮮食業務成為此次調改的核心亮點。即食品類的大幅擴容不僅吸引年輕客群(契合“不做飯”的消費趨勢),更通過加工附加值提升毛利水平,同時營造的煙火氣形成線下消費壁壘。不過,即食業務的規模化對客流依賴度較高,能否通過全品類布局形成“集聚效應”尚待驗證。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調改中,大潤發未采用B端數據灌水,銷售業績主要來自線下自然客流,支援團隊至今未撤離也印證了門店的持續熱度。
市場分析認為,大潤發的調改路徑為傳統大賣場轉型提供了重要樣本。作為典型的大面積賣場,其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行業對“一站式”模式的信心。當前,線上購物雖在豐富度上占優,但中老年群體對現場體驗、即時互動的需求仍為線下留出空間。大潤發通過商品精選、價格優化、場景升級的組合策略,試圖在效率與體驗間尋找平衡點,這一探索或將為行業提供新的轉型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