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智能穿戴板塊在9月22日早盤表現活躍,多只成分股漲幅顯著。截至午間收盤,潤欣科技(300493.SZ)上漲15.04%,智新電子(837212)上漲13.12%,盈趣科技(002925.SZ)、立訊精密(002475.SZ)及和而泰(002402.SZ)均實現漲停。市場分析指出,板塊上漲主要受兩大因素驅動:一是蘋果iPhone 17系列與三款全新Apple Watch自9月19日發售引發的消費熱潮;二是佳明等品牌近期推出具備先進健康功能的新品,進一步激發市場關注。
蘋果此次發布的Apple Watch系列包括Ultra 3、Series 11和SE 3,起售價覆蓋1999元至6499元區間。其中,iOS 26系統新增的“睡眠評分”功能成為亮點,該功能不僅支持舊款設備,還兼容具備睡眠追蹤能力的第三方產品,佳明智能手表即位列其中。作為全球運動智能穿戴領域的領軍品牌,佳明自2003年推出首款腕上GPS設備Forerunner 201以來,持續通過技術創新鞏固市場地位。其2023年發布的Forerunner 265/965首次搭載AMOLED觸控屏,而近期推出的Venu 4、Instinct Crossover及兒童手表Bounce 2,則進一步拓展了健康監測與場景應用邊界。
Venu 4智能手表以550美元定價切入中端市場,核心功能包括睡眠期間心率、HRV、呼吸頻率、體表溫度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的實時監測,并支持用戶記錄咖啡因、酒精攝入等生活習慣,分析其對睡眠質量的影響。Instinct Crossover系列則聚焦戶外場景,標準版售價650美元,配備AMOLED顯示屏與機械指針雙模式,新增可調光LED手電筒及多頻GPS,續航最長達18天;戰術版售價750美元,增加夜視儀兼容功能。面向兒童群體的Bounce 2手表定價親民,支持實時定位、雙向通話、語音留言及音樂播放,續航可達兩天。
從市場競爭格局看,蘋果與佳明形成差異化定位:前者功能全面,涵蓋通信、娛樂及健康管理;后者專注運動與健康追蹤。這種分化推動智能穿戴設備從“嘗鮮品”向“剛需品”轉型。202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突破5億臺,其中腕戴設備占比近四成。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之一,2024年腕戴設備出貨量達6116萬臺,同比增長19.3%,智能手表占比70.6%。頭部廠商中,華為以34.6%市場份額連續五年領跑,小米、步步高、蘋果、榮耀分列二至五位。
智能眼鏡成為新興增長極。2024年中國市場出貨量達131.5萬臺,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16.1%至49.4萬臺,全年預計突破290萬臺。華為、小米、影目科技等企業加速布局,2025年或現“百鏡競爭”局面。
產業鏈層面,中國智能穿戴企業注冊量從2020年的2.6萬家增至2024年的10.03萬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0.19%。企業類型覆蓋硬件制造、軟件開發及健康管理服務等全鏈條。例如,智新電子在芯片領域持續突破,其BES2800芯片基于6nm工藝,集成多核CPU、NPU及低功耗Wi-Fi,已應用于耳機、手表及眼鏡項目;潤欣科技為字節跳動AR/VR眼鏡提供SOC芯片,定制化AI模組即將量產,其最新芯片算力提升40%,支持8K分辨率;立訊精密業務橫跨手表、手環、耳機及AR/VR設備,作為蘋果AirPods最大代工廠,其SiP封裝技術優勢顯著,在TWS耳機市場占據核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