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誕生于實驗室的AI編程工具Cursor,僅用兩年時間便實現年度經常性收入突破10億美元,并在最新一輪融資中斬獲23億美元資金,估值飆升至300億美元。谷歌、英偉達等科技巨頭與多家頂級投資機構共同參與此次融資,四名麻省理工學院(MIT)本科輟學生憑借這一創業項目躋身億萬富翁行列。
該工具最初由應用研究實驗室Anysphere孵化,2023年首次推出后迅速席卷全球開發者社區。其核心功能包括主動提供代碼建議、實時解答代碼庫問題,甚至支持用少量偽代碼生成完整項目。芝加哥大學最新研究顯示,企業采用該工具后,每周合并的代碼審查請求(PR)數量提升約40%,OpenAI、英偉達、Spotify等五萬家團隊已將其列為編碼標配。
本輪融資由Accel和Coatue領投,英偉達、谷歌、Thrive Capital、DST Global等機構跟投。值得關注的是,其估值較今年1月暴漲12倍,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據Hyperbolic創始人統計,Cursor是有史以來最快達成10億美元年化收入的企業,團隊規模也從最初的幾人擴展至300余人。
四位聯合創始人均來自MIT,其中26歲的Arvid Lunnemark已于今年10月離職,創立專注于安全AI系統的Integrous Research。現任CEO Michael Truell自高中時期便展現編程天賦,曾開發編程游戲Halite吸引千名玩家參與,并在谷歌實習期間參與新聞推薦模型訓練。另一位聯合創始人Sualeh Asif來自巴基斯坦,曾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獎項。
該工具的技術架構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編輯器,支持接入OpenAI、Anthropic、谷歌等全球頂尖大模型。內部數據顯示,其生成的代碼量已超過全球所有其他大語言模型的總和。英偉達CEO黃仁勛在GTC 2025大會上公開表示,公司每位工程師都在使用該工具,生產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人才招聘方面,Cursor采用獨特的兩天現場考核模式,要求候選人獨立完成真實產品構建任務。這種選拔方式既能測試開發者在完整代碼庫中的端到端開發能力,也讓應聘者提前體驗公司工作狀態。公司內部推行無KPI文化,這種管理模式引發科技行業廣泛討論。
目前全球估值超百億美元的AI初創公司僅六家,除Cursor外還包括OpenAI、Anthropic、xAI等。據福布斯估算,四位聯合創始人各持有公司4.5%股份,身價均超13億美元。該工具的爆發式增長,標志著AI編程領域正式進入商業化深水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