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編程領域迎來一則重磅消息:知名工具Cursor的母公司Anysphere宣布完成23億美元D輪融資,投后估值飆升至2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79.1億元)。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全球AI編程賽道的估值紀錄,更使其成為首家估值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的創企,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本輪融資陣容堪稱豪華,既有谷歌、英偉達等科技巨頭戰略入局,也包含頂級投資機構Coatue的領投,現有股東Accel、Thrive、a16z和DST則同步追加投資。值得注意的是,這是Anysphere近12個月內完成的第三輪融資——2024年12月其B輪融資1.05億美元,估值26億美元;半年后C輪融資9億美元,估值躍升至99億美元。三次融資累計金額超33億美元,估值增長達1026%,展現出資本市場對其發展潛力的高度認可。
Anysphere與戰略投資方的合作已產生顯著協同效應。谷歌為其提供AI服務與云計算支持,英偉達則作為企業級用戶深度使用Cursor產品。在2025年華盛頓GTC大會上,英偉達CEO黃仁勛公開稱贊Cursor已成為旗下軟件工程師的標配工具,稱其通過智能化協作顯著提升了開發效率。這種技術合作與商業落地的雙重驗證,成為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
商業化進程方面,Anysphere披露其年化收入已突破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9億元),服務對象涵蓋數百萬開發者及多家全球頂尖工程組織。公司團隊規模擴張至300余人,涵蓋工程師、研究員、設計師等多個領域,并計劃持續擴大人才儲備。技術突破上,其10月底推出的自研編程模型Composer,在代碼生成量指標上已領先多數主流大模型,展現出強大的技術競爭力。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AI編程工具正從通用模型競爭轉向垂直領域深耕。Cursor的崛起路徑具有典型性:通過IDE工具積累海量脫敏代碼數據,構建起獨特的"數據飛輪"優勢。這種數據壁壘不僅優化了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更提升了代碼生成的工程適配性,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護城河。目前,國內外已有Windsurf、Cognition、阿里Qoder、字節Trae等十余家廠商跟進自研模型戰略,預示著該領域將進入更激烈的技術比拼階段。
據內部人士透露,新融資將重點投入科研創新與產品迭代。隨著自研模型性能持續突破,Cursor或進一步強化技術自主路線,在AI編程工具市場鞏固領先地位。這場由數據驅動的技術競賽,正在重塑軟件開發行業的生產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