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貝索斯旗下的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 LLC)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關鍵進展——其軌道級火箭“新格倫”(New Glenn)首次搭載載荷升空,成功將兩艘NASA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并實現助推器垂直著陸。這一里程碑被業界視為藍色起源挑戰SpaceX市場主導地位的重要突破。
發射于美東時間下午3點55分進行,高約97.5米的“新格倫”火箭從發射臺騰空而起。數分鐘后,火箭上下級分離,上級繼續執行太空任務,而下級助推器則通過精準點火減速,最終穩穩降落在大西洋的一艘駁船上。任務控制中心瞬間爆發出熱烈歡呼,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與藍色起源首席執行官戴夫·林普(Dave Limp)站在情緒高漲的員工中間,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我們成功了!正式加入競賽,擁有可重復使用的助推器,而這只是開始。”藍色起源發射解說員塔比莎·利普金(Tabitha Lipkin)在直播中激動宣布。此前,全球僅有馬斯克的SpaceX實現過軌道級火箭助推器垂直著陸。此次成功意味著藍色起源在重復使用火箭技術上邁出關鍵一步,這將大幅降低發射成本,提升發射頻率,從而增強其與SpaceX競爭的實力。
作為藍色起源深空計劃的核心,“新格倫”火箭的研發耗時近十年。今年1月,該火箭完成首次飛行,但助推器未能按計劃著陸。此次任務是其第二次飛行,也是首次為NASA執行任務,標志著“新格倫”正式進入商業發射市場。火箭升空后,搭載的由Rocket Lab公司制造的兩艘火星探測器順利進入太空,它們將研究太陽風與火星大氣層的相互作用,預計于2027年抵達火星。這些數據不僅有助于揭示火星大氣層流失的原因,還將為未來載人火星任務提供關鍵參考。
“新格倫”火箭與聯合發射聯盟(ULA)的“火神”火箭、歐洲航天局的“阿麗亞娜6號”同屬新一代火箭,被視為未來發射市場的重要競爭者。然而,擴大新型火箭的發射規模并非易事。藍色起源需解決制造與管理復雜火箭的技術難題,而SpaceX的“獵鷹9號”早在2010年便完成首次發射,并通過多次迭代實現了高頻率發射。目前,“獵鷹9號”仍是全球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
藍色起源正加速推進“新格倫”的常態化發射。林普今年1月透露,公司原計劃春末進行第二次發射,2025年實現6至8次飛行。貝索斯則強調提升生產節奏的重要性,他指出:“關鍵是用機器制造機器。”未來,“新格倫”將承擔亞馬遜衛星互聯網星座的發射任務,并為五角大樓執行七次國家安全任務。藍色起源計劃于2026年初發射一艘自主研制的貨運飛船前往月球,嘗試在月表著陸,為后續載人登月任務積累經驗。
在登月器研發方面,藍色起源與SpaceX近期均向NASA提交了加速方案,旨在開發能將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的載人登月器。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尚未再次踏足月球,這一項目被視為全球航天領域的焦點。
目前,藍色起源已通過小型火箭開展太空邊緣旅游業務,而“新格倫”的投入使用將使其具備將航天器和衛星送入軌道甚至更遠空間的能力。公司目前積壓的客戶訂單價值超100億美元,新格倫火箭的規模化發射將成為完成這些訂單的關鍵。藍色起源任務管理副總裁勞拉·馬吉尼斯(Laura Maginnis)表示:“我們的任務清單已排得非常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