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旗下的藍色起源公司迎來重要里程碑——其研發的軌道級火箭“新格倫”首次執行外部客戶發射任務,成功將兩艘NASA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并實現助推器垂直著陸回收。這一突破被業界視為藍色起源在商業航天領域與SpaceX正面競爭的關鍵一步。
當日下午3點55分,這枚高約97.5米的巨型火箭從佛羅里達發射臺騰空而起。發射約8分鐘后,火箭上級與下級完成分離,上級繼續推進至預定軌道,而下級助推器則啟動返航程序。通過精準的點火控制,助推器最終穩穩降落在大西洋上的回收駁船,現場任務控制中心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藍色起源首席執行官戴夫·林普與貝索斯并肩站立,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發射解說員塔比莎·利普金在直播中激動宣布:“我們正式加入競賽!這枚可重復使用的助推器證明,藍色起源的時代已經到來。”
此次任務名為“Escapade”,是“新格倫”火箭的第二次飛行,也是首次為NASA執行科學任務。火箭搭載的兩艘探測器由Rocket Lab公司制造,將用于研究太陽風與火星大氣層的相互作用機制。探測器計劃在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的2025年中期啟程,預計2027年抵達目標軌道。
NASA表示,此次探測任務旨在揭示火星大氣層流失的奧秘,并為未來載人火星任務提供關鍵數據。藍色起源任務管理副總裁勞拉·馬吉尼斯透露,公司已排定密集的發射計劃,包括為亞馬遜衛星互聯網項目提供發射服務,以及承接五角大樓的7次國家安全任務。
作為藍色起源深空戰略的核心,“新格倫”火箭的研發耗時近十年。該火箭與聯合發射聯盟的“火神”火箭、歐洲航天局的“阿麗亞娜6號”同屬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但此前僅SpaceX實現過軌道級火箭助推器回收。業內分析指出,可重復使用技術將顯著降低發射成本,幫助藍色起源挑戰SpaceX在商業發射市場的主導地位。
林普此前透露,公司原計劃在2024年春末完成第二次發射,2025年將發射頻率提升至每年6至8次。貝索斯在近期采訪中強調生產效率的重要性:“用機器制造機器,這才是提升發射節奏的關鍵。”目前,藍色起源積壓的客戶訂單價值已超100億美元。
除了商業發射,藍色起源還在推進月球探索計劃。2026年初,該公司將發射自主研制的貨運飛船嘗試月球著陸,為后續承接NASA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目前,藍色起源與SpaceX均已向NASA提交新一代登月器研發方案,這場時隔50余年的月球競賽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