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煙雨的籠罩下,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拉開帷幕。這場匯聚全球目光的盛會,通過議題設置與行業分享,為參會者提供觀察技術趨勢的獨特視角。其中,“六小龍烏鎮對話”成為首日焦點,深度求索、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云深處科技、游戲科學六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這些橫跨具身智能、腦機接口、空間智能、大模型及游戲領域的前沿公司,正以互聯網十年積累為基石,探索技術新邊界。
科技行業的十年變遷在對話中顯露端倪。群核科技聯合創始人黃曉煌回憶,2015年他在英偉達從事硬件研發時,這份工作在硅谷并不受重視。而今,這家曾被冷落的企業已成為AI時代的核心供應商。“中國互聯網龐大的用戶基數與數據積累,為AI發展提供了關鍵燃料。OpenAI等國際企業的崛起,同樣離不開互聯網開放數據的支撐。”他指出,這場技術浪潮既是全球趨勢,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縮影。
技術突破的軌跡在具體案例中愈發清晰。云深處科技創始人朱秋國用機器狗的進化史詮釋這一過程:2015年設備需鋼絲繩輔助站立,2018年實現自主行走但仍面臨磨損問題,如今行業應用路徑已基本打通。“從解決基礎運動問題到拓展商業場景,我們完成了從‘做狗’到‘做人’的跨越。”他調侃道。游戲科學創始人馮驥則從市場數據中捕捉機遇:2016年全球最大PC游戲平臺簡體中文用戶占比超三分之一,同年中國本土電影登頂票房冠軍,這些信號讓他堅信,中國團隊制作的高質量本土內容將獲得市場回報。
《黑神話·悟空》的成功被馮驥視為產業發展的注腳。“這款游戲讓許多玩家擺脫‘游戲羞恥’,但更深層的變化在于,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全球最大游戲市場地位。”他援引調研數據稱,去年全球最賺錢的十款游戲中,四款由中國團隊開發,另有三款由中國公司參與研發。這種市場優勢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土壤,游戲科學的突破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
對于技術前沿的未來圖景,企業掌舵者們給出多元預測。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認為,具身智能領域正經歷“科幻照進現實”的變革,未來兩年驚喜將遠超當前。他坦言,行業仍面臨模型結構與數據規模的雙重挑戰——機器人硬件差異導致數據采集標準缺失,攝像頭安裝位置等基礎問題尚未形成全球共識。“但樂觀來看,具身智能通用模型可能成為通往AGI的路徑。”他表示。
深度求索資深研究員陳德里從時間維度剖析AI影響:3-5年內AI尚無法獨立完成工作;5-10年將引發就業結構調整;10-20年后可能重塑社會秩序。“這與工業革命本質不同,AI可能超越人類智能,導致傳統工作模式徹底改變。”他強調,科技企業需提前思考社會治理方案,同時指出AI的泛化學習能力與真實世界鏈接將在未來二十年取得突破。
腦機接口領域則聚焦醫療革命。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披露,全球36%的醫療支出用于大腦相關疾病,但阿爾茨海默癥、自閉癥等仍缺乏根治手段。他透露,團隊正在研發的體重管理產品通過神經調控抑制饑餓感,預計2027年面世。這項突破或許只是開始,腦機接口技術有望在未來解決更多腦疾病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