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以一組亮眼數據刷新了行業認知:截至2025年,其自主研發的星火大模型已在300余個行業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標桿案例。這一成果背后,是中國AI應用月活躍用戶(MAU)達4.67億、季度增長率7.17%的產業浪潮——AI正從資本概念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生產力。
“大模型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參數規模,而在于能否聽懂行業的語言。”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指出。2024年被業界稱為“大模型落地應用元年”,頭部企業紛紛布局垂直領域。制造業大模型無法直接用于電商運營的案例印證了一個真理:每個行業都需要專屬的“智能母語”。訊飛的核心競爭力,正是讓AI掌握不同領域的專業表達。
在開發者節現場,一款名為“訊飛繪文”的內容創作工具引發關注。該平臺整合了賬號人設打造、靈感生成、多平臺一鍵發布等功能,針對小紅書等平臺開發的輕量化圖文工具,只需輸入主題即可生成符合平臺調性的內容。更令人矚目的是其跨媒介能力——支持文本、PPT、推文一鍵轉視頻,并實現多平臺同步分發,大幅提升了內容創作者的工作效率。
數字人技術的普及化則是另一大亮點。通過訊飛虛擬人交互平臺,用戶上傳1張照片或1分鐘視頻,即可秒級生成專屬數字分身。這些數字人不僅能實現多風格講解,還能在文旅場景中大顯身手:讓李白“講解”廬山、張繼介紹寒山寺,為游客帶來沉浸式文化體驗。配套的多語言AI透明屏采用高通透雙面屏幕,支持雙面觸控與實時翻譯,已在銀行、機場等場景廣泛應用。
技術領先性是這一切的基石。數據顯示,科大訊飛2023年研發支出達38.27億元,占營業收入19.53%,研發強度是蘋果的2.5倍、小米的3.5倍。這種投入帶來的回報顯著:其大模型中標額超過第二至第五名總和的1.88倍。更關鍵的是,通過“飛星一號”“飛星二號”國產超大規模智算平臺,訊飛實現了模型訓練與推理的自主可控。
生態建設方面,科大訊飛展現出開放姿態。自2018年牽頭主辦AI開發者大賽以來,參賽團隊數量持續攀升。2025年賽事創下多個紀錄:36898支團隊參賽,覆蓋17個國家325座城市,首次入選團中央“挑戰杯”賽事名錄并晉升國家級A類賽事。大賽吸引的737所高校青年學子中,國際化比例達歷史新高。
支撐這一生態的是星辰Agent平臺——這個被開發者稱為“超級杠桿”的工具,將復雜技術封裝成便捷服務。其“一站式低代碼特性”覆蓋數據工程、精調訓練等全生命周期,支持星火全系列及50余個主流大模型的微調服務,將開發工期從天級壓縮至小時級。蘇州知天下團隊借助該平臺開發的高斯濺射三維重建技術,僅需手機拍攝即可生成高質量三維模型,斬獲智慧文旅賽道冠軍。
產業落地層面,訊飛機器人超腦平臺已成為超90%智能機器人廠商的選擇。其智能語音背包方案以精準識別、多語種支持、即插即用等特性,大幅降低了集成門檻。對于普通用戶,星辰平臺則提供了更普惠的入口:通過模型服務、開發工具、算力支撐的一體化架構,用戶上傳Word文檔即可構建知識庫,南京魔數團信息科技基于此開發的AR眼鏡,在增強現實賽道奪得桂冠。
截至2025年10月,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已聚集超968萬開發者,大模型日均服務調用量增長1248%,開放的AI能力數達872項。從算力平臺到開發生態,再到產業落地,這家企業用十年時間完成了AI從概念到工具的蛻變,讓中國AI技術真正走上了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