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產業發展的當下,智能體作為推動AI從單點應用向系統協同升級的核心載體,正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近日,由工信部科技司指導、信標委人工智能分委會牽頭制定的智能體互聯七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同時依托開放原子基金會AtomGit平臺啟動AIP智能體互聯開源社區項目,核心協議代碼面向全球開源。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在智能體互聯互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為構建安全可控的AI產業生態奠定基礎。
目前,華為、阿里巴巴、中國移動、輕松健康集團等50余家企業已率先開展試點應用,覆蓋制造、農業、金融、醫療、教育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通過標準化協議實現智能體間的安全交互與能力共享,不僅創新了產業協作模式,更推動各行業向智能化、高質量方向加速轉型。其中,醫療健康領域的實踐尤為引人注目——智能體正重塑從數據采集到決策支持的全流程服務體系。
作為健康科技領域的先行者,輕松健康集團憑借自主研發的AIcare技術棧,構建了覆蓋健康管理、疾病預防、智能問診、在線診療等場景的智能化服務體系。該技術棧以知識圖譜、自然語言理解、大模型推理引擎為核心,通過多模態數據融合技術,可精準解析用戶健康狀態,生成個性化診療方案。在智能體互聯框架下,AIcare不僅能與醫療領域其他智能體實現安全互通,更可基于統一標準開展跨機構協作,顯著提升服務效率。
標準化協議的推出為AI系統互聯提供了通用接口,通過開放生態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高效整合。以輕松健康集團為例,其不僅在健康管理、在線醫療等垂直場景完成智能體落地,更通過開放API接口與醫療機構、保險企業實現數據互通,形成"技術+服務+保障"的閉環生態。這種模式為"人工智能+醫療健康"領域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加速行業智能化進程。
在醫療場景中,智能體的價值正從輔助診斷向主動健康管理延伸。輕松健康集團通過AIcare技術棧打造的智能健康管家,可實時監測用戶生理指標,結合環境數據與歷史健康記錄,提前預警潛在健康風險。當檢測到異常時,系統會自動聯動醫療資源,為用戶提供從在線問診到藥品配送的一站式服務。這種"預防-干預-治療"的全周期管理模式,正是智能體互聯技術帶來的變革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