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表現強勁,上證指數一度突破4000點關口,創下近十年新高。外資機構持續看好中國市場,不僅在預測層面保持樂觀,更以實際行動加大A股配置力度。高盛、摩根大通、瑞銀等國際知名投行紛紛上調中國股市評級,認為當前市場正處于長期價值投資窗口期。
高盛三季度A股持倉市值達93.42億元,較上季度增長67%。該機構新進157只個股,重點布局半導體、新能源等科技領域。其第一大重倉股豪威集團持有市值達16.49億元,三季度加倉的科技股中,北方長龍年內漲幅高達360.29%。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對消費電子板塊保持謹慎,減持了華測檢測等個股。
摩根士丹利同樣表現出強勁的加倉勢頭,三季度末持倉市值達75.70億元。該機構特別看好中國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創新突破,其重倉的臥龍電驅、劍橋科技等個股年內漲幅均超過170%。在倉位調整方面,摩根士丹利增持了華勝天成等科技股,同時對房地產板塊的華麗家族進行大幅減持。
摩根大通展現出最激進的加倉策略,持倉市值從二季度的38.04億元躍升至79.31億元。該機構對中國西電的增持尤為突出,三季度加倉7285萬股,持股總量達1.3億股。其重倉股組合中,科技類個股占比超過60%,中國西電、虹軟科技等個股年內表現亮眼。
瑞銀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之一,三季度持倉市值突破百億元大關。該機構重點布局高端制造領域,第一大重倉股三環集團持有市值達8.53億元。在加倉操作中,瑞銀對新材料板塊表現出濃厚興趣,華自科技、科森科技等個股獲得顯著增持。
主權財富基金的動向同樣引人關注。阿布達比投資局與科威特投資局不約而同地將恒立液壓作為第一大重倉股,前者持有市值達11.38億元,后者持有5.07億元。這兩家中東機構三季度合計加倉恒立液壓1221萬股,顯示出對工程機械板塊的長期信心。
其他外資機構也呈現差異化布局。巴克萊銀行重點配置科技醫療板塊,其重倉的鉑科新材年內漲幅達53.95%;美林證券則青睞農業板塊,第一大重倉股海大集團持有市值7.66億元;花旗銀行延續精選策略,華通線纜自二季度建倉以來漲幅超過50%。
從行業分布來看,外資機構普遍重倉科技、制造和消費三大領域。在個股選擇上,機構間既存在共識也有分歧。北方長龍、創新醫療等個股獲得多家外資共同持有,而對于傳統行業個股,機構則表現出明顯的擇時操作特征。數據顯示,外資持倉個股三季度平均漲幅達48.63%,顯著跑贏大盤指數。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外資持續流入不僅帶來增量資金,更重要的在于其投資理念對市場的示范效應。隨著QFII制度不斷完善,預計2026年底外資持股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投資者在關注外資動向的同時,也應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理性參與市場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