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華盛頓GTC大會上宣布以10億美元入股諾基亞時,資本市場立即給出強烈反應——諾基亞股價單日飆升22%,英偉達市值則突破5.05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個站上"五萬億"臺階的科技企業。這場看似規模不大的投資,實則暗藏美國科技界重構全球通信版圖的野心。
在英偉達近期高達千億美元的投資版圖中,10億美元投向諾基亞的金額并不突出。這家GPU巨頭先是以1000億美元重注OpenAI,又向英特爾注入50億美元資金,但唯獨對諾基亞的布局顯現出不同尋常的戰略意圖。黃仁勛直言不諱:"我們要掌握的不僅是硬件,更是連接萬物的人工智能神經中樞。"這種表述背后,是英偉達從芯片供應商向智能網絡平臺商轉型的野心。
華盛頓會議現場的特殊安排頗具深意。作為GPU技術大會(GTC)史上首次在圣何塞以外舉辦的場次,選址首都且緊鄰白宮的安排,與黃仁勛演講中"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表述形成呼應。這位科技領袖刻意淡化GPU技術細節,轉而強調產業融合對維持美國科技霸權的重要性,將投資諾基亞定義為"奪回6G時代通信主導權"的關鍵戰役。
被選為戰略伙伴的諾基亞,早已不是那個在手機市場折戟沉沙的消費電子品牌。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這家擁有150年歷史的芬蘭企業實現93億歐元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長31.58%。其核心競爭力在于覆蓋2G到5G的3000余項核心專利,每年通過專利授權即可收獲5億歐元收入。在電信設備市場,諾基亞以13%的全球份額穩居次席,特別是在北美以外市場占據17%的份額。
技術層面的互補性成為雙方合作的基礎。英偉達計劃將AI芯片植入諾基亞通信設備,構建所謂的AI-RAN(無線接入網)系統。這種新型網絡架構猶如給傳統通信"毛細血管"裝上智能大腦,可使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終端設備實時調用云端算力。黃仁勛以亞馬遜云服務類比:"我們要在無線通信領域復制云計算的成功模式,讓每個智能終端都能共享邊緣計算資源。"
這場合作暗含解決英偉達自身技術短板的考量。此前256塊Hopper GPU互聯失敗的經歷,暴露出光通信技術的瓶頸。通過收購英飛朗和綁定諾基亞,英偉達正從單純的GPU供應商向"智能網絡+邊緣計算+AI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轉型。這種轉變在6G競賽中尤為關鍵——當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已在智能RAN架構領域取得先發優勢時,英偉達需要快速構建技術護城河。
全球通信主導權的爭奪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企業在5G時代掌握41%的標準專利,華為更是以32%的市場份額領跑設備市場。這種格局促使美國科技界發起反擊,英偉達與諾基亞的聯盟正是其中重要一環。雙方合作研發的AI-RAN系統,試圖通過動態頻譜調配和低功耗設計,在6G時代構建"智能城市"的中樞神經系統。按照規劃,未來的智能終端將像使用自來水般便捷地調用AI服務,而控制這些資源分配的智能中樞,正是美方志在必得的技術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