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AI應用市場的競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曾經由單一巨頭主導的格局已被打破,眾多企業紛紛涌入AI賽道,展開激烈角逐。其中,夸克與豆包這兩款頗具代表性的AI產品,在競爭與合作中成為行業焦點,它們的較量折射出AI應用發展的不同路徑與趨勢。
夸克,作為阿里在C端AI領域的重點布局產品,已從最初的“清爽無廣告搜索APP”成功轉型為具備強大AI能力的“全能工具”。其核心創新在于將搜索與AI深度融合,構建起“搜索即服務”的獨特模式。用戶只需在一個入口輸入指令,就能完成信息檢索、內容生成、問題解答等一系列操作,無需在多個頁面間跳轉。這種“一站式”體驗極大提升了效率,據相關數據顯示,夸克AI能在4秒內整合多源信息并生成結構化結論,相較于傳統搜索繁瑣的“篩選 - 整合 - 梳理”流程,效率優勢顯著。
夸克實現這一突破的關鍵在于“C計劃”的推進。“C計劃”并非單一產品,而是夸克內部的長期戰略。一方面,通過“搜索 + 對話”的融合探索AI在多元場景的應用;另一方面,也被業內視為其進軍豆包所占據的C端市場的戰略布局。借助該計劃,夸克補足了過往在AI交互方面的短板。以往,夸克更像是一個“工具集合箱”,如今則能通過對話主動理解用戶需求。例如,當用戶詢問“趕8點飛機最晚幾點從地鐵站出發”時,夸克會結合地鐵運營時間、行程時長進行多步推理,直接給出“5:40從嘉禾望崗站上車”的明確答案,而非僅提供數據讓用戶自行計算。
然而,夸克在追求“全能”的道路上也面臨一些挑戰。其安卓版安裝包體積較大,使用一段時間后還容易堆積垃圾文件,這與它早期“輕便”的口碑形成反差。在兼容性方面,使用辦公軟件時偶爾會出現問題,且不支持安裝第三方插件。盡管有阿里云和通義千問作為技術支撐,但夸克曾因涉低俗內容被罰款,客服也多為AI機械回應,人工服務難以獲取,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安全感”。
在夸克強勢崛起的同時,豆包也憑借自身優勢在市場中穩守陣地。豆包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體現在“懂情緒的交互”上。當用戶吐槽“上班累”時,豆包不會簡單地灌輸雞湯,而是能夠順著話題給予共情;當用戶需要撰寫短視頻腳本時,只需提供大致方向,豆包就能反復修改,這種充滿“溫度感”的交互體驗是工具型AI如夸克所難以提供的。
字節跳動賦予豆包的“流量Buff”也是其重要優勢之一。在字節的生態體系中,用戶在刷抖音時遇到不懂的評論區梗、在今日頭條上有疑問、使用剪映時缺少文案,都能直接調用豆包,這種“隨處可用”的便利性使其能夠輕松觸達上億用戶。豆包還具備“快迭代”的特點,能夠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及時跟進圖片交互、作業輔導、會議紀要等功能。不過,豆包在回答專業問題時,參考資料的深度和精準度目前與背靠通義千問的夸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夸克與豆包的競爭背后,實際上是阿里與字節在AI賽道的技術博弈,而通義千問與火山引擎則是這場博弈中的關鍵力量。通義千問自2023年4月上線以來,便得到阿里的重點扶持。達摩院的算法資源為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阿里云到2024年底更是打造出超10萬臺GPU的算力集群,為通義千問的迭代升級提供了充足的“硬件彈藥”。通義千問初期主要聚焦于企業服務,在2023年三季度就已拿下12萬家企業客戶,覆蓋金融、制造、政務等多個領域。2024年,它開始向C端拓展,為夸克、淘寶等阿里自家APP提供接口,形成了“企業服務積累技術,C端應用落地實踐”的良性循環。截至2024年10月,通義千問的模型參數超2萬億,在中文理解、法律醫療等專業問答方面表現出色,第三方機構IDC的測評得分高達89.7,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12.3分,這也是夸克能夠準確回答專業問題的核心支撐。然而,通義千問也存在一定問題,早期側重于企業服務,在C端用戶情感交互和日常聊天需求的打磨上相對不足,且服務領域過廣導致資源分散,難以像火山引擎那樣精準匹配C端需求。
與通義千問不同,火山引擎從誕生之初就展現出對C端市場的敏銳洞察和靈活應變能力。它起源于字節在2020年底收購“幺零貳四科技”搭建的架構,核心團隊匯聚了前百度搜索的技術大拿譚待、吳海鋒等。字節明確表示,火山引擎不僅要成為“賣算力的”傳統云廠商,更要打造一個更懂AI的技術平臺。2021年11月,火山引擎升級為字節六大核心板塊之一,譚待擔任負責人,并提出了“未來10年營收破千億”的目標。如今,這一目標正逐步實現,2024年火山引擎營收超100億,2025年計劃實現翻番。截至2025年5月,豆包大模型每天處理的tokens(AI處理的語言單位)超16.4萬億,較2024年剛發布時增長了137倍;IDC報告顯示,豆包大模型在國內公有云大模型市場占比46.4%,位居榜首。火山引擎的優勢在于場景與算力的完美結合,早期借助抖音、今日頭條等產品的實踐,鍛煉出了“億級用戶并發”的技術能力,如今豆包大模型已服務全球多數頭部手機廠商、車企、銀行及985高校。2024年,字節為火山引擎投入超200億AI算力,配備3000人研發團隊,使其迭代落地速度極快。火山引擎天生為支撐抖音、今日頭條等內部產品而生,具備強大的“抗億級用戶并發”能力,能夠確保千萬人同時使用豆包時也不出現卡頓。正如譚待所說,豆包在算力資源上不遜于阿里云,且長期深耕C端,能夠精準滿足用戶在“寫腳本、玩梗、情緒陪伴”等方面的需求,其打法更為專注,先服務好內部產品,再對外輸出能力,避免了“雙線作戰”的困境。
夸克與豆包的競爭并非簡單的“你死我活”,而是一種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競合關系”。夸克的崛起促使豆包不斷提升自身的“干活能力”,而豆包的發展也推動夸克更加注重“懂人”的交互體驗。對于用戶而言,無論是“能干活”的夸克,還是“聊得來”的豆包,只要能夠切實解決需求、使用便捷,就是優質的AI產品。這場AI賽道的“競合博弈”仍在持續,未來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格局,值得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