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我國核能領域重大突破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釷基熔鹽實驗堆正式建成,并成功實現堆內釷鈾轉化。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先進裂變核能系統的研發與應用中邁出關鍵一步,為全球核能技術發展提供了全新范式。
作為國際上首個投入運行并實現釷燃料入堆的熔鹽堆,該實驗堆采用釷作為核燃料,以液態氟化物熔鹽作為冷卻劑,具備多項顛覆性優勢。其運行過程無需依賴水資源,可在常壓條件下穩定工作,同時實現高溫能量輸出,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核能系統在安全性與可持續性方面的瓶頸。科研團隊通過創新設計,將堆芯、燃料鹽泵、換熱器等核心設備集成于主容器內,形成一體式堆本體結構,大幅降低放射性泄漏風險,為核能安全樹立了新標桿。
項目自2011年啟動以來,科研團隊歷時十余年攻克材料研發、儀器制造、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難題。通過自主創新,實驗堆整體國產化率突破90%,關鍵核心設備實現100%自主可控,構建起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我國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實力,更為全球核能技術自主化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釷基熔鹽堆的突破性意義不僅限于核能領域。該技術可與高溫熔鹽儲能、制氫工藝深度融合,并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補體系,構建起多能協同的低碳能源網絡。我國釷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其規模化應用將有效緩解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提供堅實保障。此次實驗堆的成功運行,為后續商用堆建設奠定了科學基礎,標志著我國在核能領域正從"跟跑"向"領跑"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