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高峰的擁堵曾讓無數通勤者抓狂,但如今,一場由自動駕駛技術引領的出行革命正在重塑城市交通格局。小馬智行最新公布的運營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其Robotaxi乘客收入激增300%,注冊用戶數同比增長136%,這一數據不僅刷新了行業紀錄,更標志著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邁入實質性階段。一位曾長期抱怨"打車難"的北京用戶透露,現在他已習慣通過手機APP一鍵召喚無人駕駛出租車,通勤效率顯著提升。
作為中國首家實現全無人駕駛收費運營的企業,小馬智行的技術突破源于其獨特的研發體系。由彭軍與樓天城創立的這家科技公司,通過自研的PonyWorld仿真系統與端到端AI框架構建了閉環訓練體系,實現了算法、域控制器、仿真系統的全棧貫通。這種技術架構不僅提升了系統安全性,更有效控制了運營成本。數據顯示,其第七代車型成本較前代下降70%,設計壽命延長至10年或60萬公里,與豐田、廣汽等車企的合作更推動了量產進程。
規模化運營是檢驗商業可行性的關鍵指標。目前小馬智行的Robotaxi車隊規模已突破500臺,預計年底將達到1,000臺,運營城市覆蓋范圍僅次于行業頭部企業。這種擴張速度得益于其"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與整車制造商合作降低硬件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平臺合作獲取流量支持。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模式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商業化樣本。
技術可靠性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已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獲得商業化運營許可,累計安全行駛里程突破千萬公里。真實用戶反饋顯示,其服務響應時間已縮短至5分鐘以內,較傳統網約車提升顯著。一位上海用戶表示:"以前高峰期要等半小時,現在App下單后很快就有車來,而且車內非常安靜平穩。"
面對"自動駕駛是否會取代司機"的疑問,行業專家給出了不同視角的解讀。技術變革并非簡單的職業替代,而是服務模式的升級。小馬智行的AI模型通過持續優化感知、預測、規劃等核心能力,正在構建技術壁壘。數據顯示,其系統對復雜路況的處理能力已接近人類駕駛員水平,且在疲勞駕駛等安全隱患的消除上具有明顯優勢。
2025年被視為Robotaxi規模化盈利的轉折點。技術成熟后,相關解決方案可快速復制至物流領域的Robotruck業務,形成第二增長曲線。這種技術遷移能力不僅展現了自動駕駛的通用價值,更為行業開辟了新的想象空間。隨著用戶接受度的持續提升,無人駕駛出行正從概念走向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