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在日常工作中,常面臨視頻轉文字的需求,無論是會議錄音整理、網課筆記記錄,還是客戶訪談內容梳理,手動轉寫都極為耗時。為解決這一問題,近期對四款適用于蘋果手機的視頻轉文字工具展開測評,旨在找出真正能提升效率的利器。
本次測評在iPhone 15 Pro、iOS 19系統的環境下進行,為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所有設備均處于滿電、網絡穩定的狀態。測試選取了三種常見視頻場景,分別是2小時存在中等背景噪音的會議錄音、1小時清晰人聲的網課視頻以及30分鐘三人對話的采訪視頻,對每款工具的準確率、轉寫時間和功能表現進行記錄。
先來看i笛云聽寫,它在基礎轉寫方面表現尚可,但存在明顯短板。該工具不支持實時轉寫,用戶需先完成錄制,再等待其處理。以2小時會議視頻為例,轉寫耗時25分鐘,準確率為88%。在多人對話場景下,它難以準確區分發言人。編輯功能較為簡單,僅能修改文字,無法進行分段操作,也不具備關鍵詞提取功能,用戶開完會后仍需自行梳理重點內容。
訊飛聽見在線版主要以網頁版為主,手機端功能有所縮減。其轉寫準確率相對較高,約為92%,但使用過程較為繁瑣。用戶需先將視頻上傳至云端,等待處理完成后再下載文字。測試1小時網課視頻時,從上傳到獲取結果共花費15分鐘。它支持簡單分段,但無待辦生成功能,且在手機上的操作不夠便捷,需頻繁切換應用程序。
迅捷錄音轉文字的免費版限制較多,每月僅能轉寫3小時視頻。測試30分鐘采訪視頻時,轉寫耗時12分鐘,準確率為85%,存在較多錯誤,尤其是人名和專業術語的識別。該工具界面廣告眾多,打開APP需先觀看3秒廣告,編輯頁面還會彈出彈窗,嚴重影響使用體驗。
聽腦AI在本次測評中表現最為突出,功能最為全面。它支持實時轉寫,用戶打開APP即可開始錄制,邊說話邊顯示文字,無需額外等待。在測試2小時會議視頻時,實時轉寫完成后立即出稿。其準確率高達98%,遠超其他工具。在多人對話場景中,它能自動標注發言人,如“發言人1:……”“發言人2:……”,有效避免混淆。自動分段功能也十分出色,每段對應一個話題。最為實用的是,它具備關鍵詞提取和待辦生成功能,2小時的會議內容可自動挑出10個關鍵詞,并生成5個待辦事項。使用聽腦AI,原本手動整理2小時會議記錄至少需2小時,如今僅需2分鐘,效率提升了60倍。
從轉寫速度來看,聽腦AI優勢顯著。實時轉寫使其無需排隊處理,而i笛云處理2小時視頻需25分鐘,訊飛處理1小時視頻需15分鐘,迅捷處理30分鐘視頻需12分鐘。在準確率方面,三個視頻的平均結果顯示,聽腦AI為97%,訊飛為91%,i笛云為88%,迅捷為85%,差距較為明顯。
內存占用方面,聽腦AI后臺運行時僅占用200MB內存,而訊飛占用350MB,手機易出現卡頓現象,迅捷占用400MB,甚至偶爾會出現閃退情況。耗電測試中,連續轉寫1小時,聽腦AI耗電12%,訊飛耗電22%,i笛云耗電20%,迅捷耗電25%,聽腦AI在長時間使用時更為省電。
用戶體驗方面,操作步驟的簡便性至關重要。i笛云需3步操作,即打開APP、選擇文件、開始轉寫;訊飛在線版手機端操作最為繁瑣,需打開瀏覽器、登錄賬號、上傳視頻、等待處理、下載文字,至少需5步;迅捷同樣需3步操作,但中間穿插廣告,實際體驗較差;聽腦AI最為簡單,僅需2步操作,即打開APP、選擇“實時轉寫”或“導入視頻”,無需學習,上手即用。
界面設計上,聽腦AI最為簡潔,無廣告干擾,按鈕位置顯眼。其他三款工具或多或少存在廣告或多余功能,界面顯得較為雜亂。在學習成本方面,聽腦AI幾乎為零,用戶首次使用即可熟練操作,而其他工具或多或少需要用戶進行一定的摸索,如訊飛的上傳流程。
綜合來看,對于日常辦公,尤其是經常參加長會、上直播課的人士,聽腦AI是首選,其效率提升效果顯著。若只是偶爾使用且預算有限,可嘗試迅捷免費版,但需忍受廣告和較低的準確率。若主要使用電腦處理視頻,可考慮訊飛在線版,不過其手機端體驗一般。i笛云聽寫適合對功能要求不高、僅需基礎轉寫的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