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工作逐步推進,市場目光再次聚焦于這份“成績單”。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已有超過150家企業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124家企業預喜,占比超過八成。在正式披露三季報的1088家企業中,874家實現盈利,占比同樣超過八成,顯示出整體經營狀況的穩健態勢。
從盈利規模來看,136家企業預計三季度實現盈利,其中101家企業盈利超過1億元,22家企業盈利突破10億元。中國人壽以1567.85億元的預告利潤下限位居榜首,新華保險和立訊精密的預期利潤規模也均超過百億元。在利潤增速方面,48家企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0%,碩貝德、先達股份、楚江新材三家企業增速更是超過2000%,其中先達股份因產品售價上漲,預計前三季度盈利1.8億元至2.05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807.87%至3211.74%。
招商基金陳西中分析指出,當前上市公司三季報預喜率較高,利潤增速改善明顯,重點企業集中在電子、有色、券商保險、化工等領域。受益于產品漲價或下游行業需求旺盛,AI、出海相關企業的業績超預期概率較大。從正式三季報數據看,486家企業盈利超過1億元,105家企業盈利在10億元以上,12家企業盈利超過百億元。中國移動前三季度凈利潤達1154.23億元,同比增長4%,寧德時代、中國神華、紫金礦業的凈利潤也均超過400億元。
三季報之所以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在于其反映的基本面情況對投資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興業基金鄒慧表示,三季報基本反映了企業年度經營結果,尤其在當前上證指數站上3900點的背景下,盈利能否支撐估值成為指數走勢的關鍵。如果業績超預期或有反轉跡象,會考慮增加持倉或納入新標的;如果業績下滑或展望負面,則會減倉或換股,以優化組合風險收益比。
國泰基金杜沛認為,三季報是預判市場走勢和校準投資策略的核心參考。在行業層面,會關注需求復蘇、成本改善、格局優化的賽道;在個股層面,會聚焦業績增長可持續的標的。永贏基金王乾則強調,要重點關注企業的盈利質量、現金流狀況以及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他指出,科技成長板塊今年漲幅較大,三季報是檢驗其高成長屬性的重要依據;順周期與內需板塊當前估值較低,如果三季報能展現盈利觸底或環比改善的跡象,將增強市場信心。
在板塊機會挖掘方面,基金經理對科技行業的共識尤為突出。杜沛認為,盡管科技板塊年內漲幅較大,但業績支撐依然存在,驅動因素正從預期驅動轉向業績驅動。半導體國產替代鏈、海外算力鏈、AI端側等細分領域業績增長強勁,三季報驗證了其景氣度的真實性。儲能行業需求爆發、盈利能力明顯修復,龍頭公司估值普遍偏低,未來兩年需求確定性高,盈利能力預計會持續改善。
有公募投研人士觀察到,多家科創板企業業績表現亮眼。AI算力芯片、光通信等新興產業企業延續了上半年良好增勢,量子計算、新能源領域企業還披露了前沿技術的商業化進展,凸顯了科創板在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的引領作用。陳西中進一步指出,科技板塊表現強勢,除產業趨勢助力外,盈利周期回升也是主要因素。根據半年報數據,TMT板塊處于主動補庫階段,且訂單趨勢和補庫趨勢持續上行,意味著企業對未來需求持積極態度。從三季報預告看,科技主線業績仍有支撐,高景氣度有望延續,AI算力、半導體、消費電子、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等細分方向值得關注。
基于三季報分析,嘉實基金楊歡表示主要關注科技和高端制造領域。科技方面,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鏈,其中大模型和算力是重點投資方向;高端制造領域,關注能源變革和自主安全,看好以鋰電為代表的電池產業鏈,以及軍工和半導體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