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最新推出的iPhone Air系列手機,在發布一個多月后正式登陸國內市場。然而,這款被寄予厚望的超薄機型并未掀起預期中的銷售熱潮,市場表現遠低于行業預期。業內人士指出,該機型存在三大明顯短板,導致其市場競爭力受限。
首當其沖的是續航問題。為追求極致輕薄設計,iPhone Air不得不采用小容量電池,導致用戶普遍反映續航能力不足。實測數據顯示,在正常使用場景下,該機型難以支撐完整一天的使用需求,必須依賴移動電源或多次充電。其次是定價策略,7999元的起售價明顯超出多數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即便在高端市場也缺乏價格優勢。
第三個爭議點在于通信技術革新。iPhone Air全面取消實體SIM卡槽,轉而采用eSIM虛擬卡方案。這項技術雖然符合行業發展趨勢,但給老用戶帶來換機困擾。特別是需要將原有實體卡號碼遷移至eSIM的用戶,必須通過運營商辦理復雜手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消費決策。
面對蘋果開辟的新賽道,國產手機廠商迅速跟進。華為計劃在下月發布Mate70 Air,該機型將與Mate80系列同臺亮相。聯想moto則搶先一步,確定于10月31日推出X70 Air,同樣主打超薄機身設計。這兩款產品與iPhone17形成數字序列上的有趣對應,暗示著行業對蘋果產品策略的針對性布局。
小米的應對方案更具攻擊性。近期曝光的小米17 Air在多個維度實現超越:6.6英寸大R角屏幕配合超窄邊框設計,視覺效果優于iPhone Air的6.5英寸屏幕;相機系統升級至2億像素主攝,遠超蘋果的4800萬像素單攝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電池技術突破,在保持機身厚度6毫米以內的前提下,電池容量有望突破5000毫安時,徹底解決輕薄機型的續航痛點。
價格策略方面,小米17 Air預計比iPhone Air便宜3000元以上。雖然具體發布時間尚未確定,但有消息稱該機型可能與小米17 Ultra同期登場。這種"對標不模仿"的產品策略,既保持了品牌獨立性,又精準切中了蘋果產品的薄弱環節。隨著更多國產廠商加入超薄機型競爭,高端手機市場的技術路線之爭正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