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領域正掀起一場由大模型驅動的智能化變革。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行業大模型相關采購項目達358個,較2024年全年增長170%,中標金額突破9.55億元,同比增幅達293%。在這場技術競賽中,百度智能云憑借全棧技術能力與場景化解決方案脫穎而出,成為金融機構智能化轉型的首選合作伙伴。
從項目分布來看,金融機構對大模型的應用已從單點試驗轉向規模化部署。盡管單個項目金額中位數有所下降,但連續多個季度的項目數量創新高,印證了行業從"技術驗證"到"業務落地"的轉型趨勢。百度智能云在銀行、保險、證券等細分領域全面開花,其服務范圍覆蓋從底層算力基礎設施到上層智能應用的完整鏈條。
在算力支撐層面,百度與招商銀行的合作具有標桿意義。雙方基于昆侖芯P800構建的算力集群,僅用32臺服務器即完成千億參數模型的全參數訓練,較傳統方案效率提升數倍。該方案在智能客服、多模態數據分析等場景中,將模型推理速度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為招行核心業務場景的大模型應用提供堅實基礎。
智能體生態建設方面,百度與興業銀行的戰略合作頗具前瞻性。今年4月啟動的"金融智能體聯盟"計劃,以智能體中臺和大模型應用為核心,通過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推動技術標準制定與生態協同。這種開放合作模式,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的智能化服務范式。
行業分析師指出,金融大模型市場的競爭本質是技術深度與業務理解能力的雙重較量。百度智能云的優勢在于其構建的四層AI技術架構:芯片層實現國產AI芯片突破,今年4月點亮的國內首個三萬卡昆侖芯集群,標志著算力基礎設施進入新階段;算力平臺層的百舸AI計算平臺,提供從資源調度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優化;模型服務層的百度千帆平臺,集成模型開發、應用構建與數據智能服務;應用層則推出數字員工、智能客服客悅等創新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百度智能云針對金融行業特性開發了系列專精模型。通過將模型訓練與業務數據、工作流程深度融合,其在風險控制、客戶服務等場景中展現出顯著的業務價值。這種"技術+場景"的雙輪驅動模式,使其在系統重要性銀行中的覆蓋率達到100%,服務金融機構總數超過800家。
市場地位的鞏固離不開持續的技術投入。IDC最新報告顯示,百度智能云以24.6%的市場份額領跑中國AI公有云市場,這是其連續第六年、累計第十次登頂。在金融行業,其構建的從芯片到應用的自主技術路線,恰好契合了金融機構對安全可控的嚴苛要求。
隨著金融機構第四季度AI預算的持續釋放,大模型市場將迎來新一輪增長窗口。對于頭部廠商而言,如何在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深化行業場景理解、拓展生態合作網絡,將成為決定下一階段競爭格局的關鍵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