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具身智能領域迎來重要融資動態——成立僅兩年的穹徹智能(Noematrix)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老股東持續跟投。本輪融資將重點投入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發、典型場景落地及生態體系構建。至此,這家年輕企業已累計完成六輪融資,總額突破10億元人民幣,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
阿里巴巴在具身智能賽道的布局并非首次。過去兩年間,阿里系通過直接投資與自主研發雙線并進:阿里集團、阿里云及螞蟻集團先后參投有鹿機器人、逐際動力等項目,并組建內部研發團隊。其中,螞蟻集團輪式仿生機器人R1已公開亮相,阿里云則聚焦大模型與機器人系統的深度融合,展現出技術落地的系統性思維。
作為被投方,穹徹智能的團隊背景堪稱“硬核”。創始人王世全博士兼具學術深度與產業經驗:從浙江大學到斯坦福大學,師從仿生機器人專家Mark Cutkosky教授與力控人形技術奠基人Oussama Khatib教授,2016年創立非夕科技后,其自適應機器人產品已覆蓋工業制造、醫療等近百個場景。聯合創始人盧策吾教授則是學術界標桿人物,作為具身智能領域唯一科學探索獎獲得者,其主導開發的AnyGrasp抓取算法及穹徹具身智能大腦產品,技術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商業化。
穹徹智能的核心產品Noematrix Brain 2.0具身大腦,試圖重構傳統機器人控制邏輯。該系統以多模態大模型與力覺數據為基座,形成從數據采集、模型預訓練到自適應調優的閉環體系。其最新成果包括無本體數據采集方案、通用端到端模型方案及人機協作部署系統,可支撐“具身大腦”在多場景中的規模化應用。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穹徹智能的場景演示引發關注。在“機器人串煮小站”中,系統可識別堆疊或變形食材的位姿,完成動態處理且無需人工干預;其力位混合控制模型能自適應調節穿刺力度,避免食材破損。在家庭場景中,多臺機器人協同完成雜物歸類、衣物洗烘等任務,展現出任務規劃與靈巧操作能力。而在手工冰淇淋店,單臺機器人可連貫執行開關冰柜、舀挖冰淇淋等操作,驗證了復雜流程中的執行水平。
從全球競爭格局看,具身智能創業公司大致分為三類:專注大模型、專注機器人本體或兩者兼顧。穹徹智能屬于第一類,在中國市場具有稀缺性。相比之下,美國已有Physical Intelligence、Skild AI等企業獲得資本青睞,形成“機器人大腦”的技術陣營。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具身智能融資總額超4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50%,“具身智能大模型”正成為AI產業的新焦點。
商業化層面,穹徹智能已與家電、零售領域頭部企業達成合作。例如,與海爾集團聯合研發家庭服務機器人,探索“無人家務”模式。未來,團隊計劃依托數據-模型閉環優勢,將Noematrix Brain擴展至工業、物流、醫療等復雜場景,構建可規模化部署的“具身智能工體”。
如果說大模型重塑了數字世界,具身智能則將重構物理世界。阿里對穹徹智能的投資,不僅是對新一代智能架構的押注,更標志著中國科技巨頭正式邁入“AI具身化”戰略階段。這場圍繞物理智能的競賽,或將重新定義人機協作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