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特斯拉與Rivian兩大車企的技術路線之爭引發行業關注。近日,Rivian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詹姆斯·菲爾賓公開批評特斯拉CEO馬斯克在傳感器技術選擇上過于固執,認為其堅持的純視覺方案與工程實際存在偏差。
菲爾賓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主題論壇上表示,特斯拉將機器學習作為核心技術的戰略推動了傳統車企的技術革新,但其在傳感器技術路線上的"非此即彼"態度值得商榷。他特別指出,隨著激光雷達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拒絕使用該技術的立場已顯得不合時宜。
數據顯示,激光雷達價格已從2010年的7.5萬美元暴跌至當前的200美元左右。這種成本優勢使得原本被馬斯克視為"昂貴且無用"的傳感器,如今成為多家車企自動駕駛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Rivian首席執行官RJ·斯卡林奇此前也公開表示,激光雷達在應對復雜光照環境時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馬斯克對激光雷達的質疑由來已久。2019年,他曾公開宣稱在汽車上使用激光雷達是"愚蠢的",認為一旦視覺識別技術成熟,這種傳感器就會變得毫無價值。今年早些時候,他再次強調人類駕駛依賴視覺而非激光,并表示特斯拉的純攝像頭方案已能實現類似效果。
行業分析指出,特斯拉與Rivian的技術路線分歧反映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兩大派系。前者堅持通過算法優化實現環境感知,后者則主張采用多傳感器融合方案。隨著激光雷達技術不斷成熟,這場技術路線之爭或將持續影響行業發展趨勢。
菲爾賓承認特斯拉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方面的貢獻,但同時指出其技術路徑存在明顯局限。"從工程角度看,完全排斥某種成熟技術并不明智,"他表示,"特別是在該技術成本已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這場爭論折射出自動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過程中必然經歷的理念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