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新能源技術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的國際論壇在貴州都勻拉開帷幕。這場由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活動,由黔南州教育局牽頭主辦,黔南州職教聯盟與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承辦,并獲得貴州省職業教育學會的大力支持。論壇以"新能源技術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主題,為區域新能源產業與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搭建了跨國交流平臺。
在主旨報告環節,來自新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智能儲能管理、動力電池檢測技術等前沿課題展開深度研討。與會者不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更結合東南亞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提出了具有實操性的產業升級路徑。值得關注的是,論壇現場簽署了三項跨國合作協議: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分別與泰國博仁大學、柬埔寨端華大學達成教育合作備忘錄,同時聘請來自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等三所東盟高校的6位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標志著區域職業教育師資交流進入新階段。
產業界與教育界的深度融合成為本次論壇的突出亮點。在授牌儀式環節,浙江吉利汽車等8家行業領軍企業與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為"訂單培養班"揭牌。這種"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創新模式,通過企業參與制定培養方案、共建實訓基地、承諾畢業即就業的"三共一諾"機制,有效提升了技術技能人才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活動現場還發布了由校企聯合編寫的《新能源汽車檢測技術》等3部專業教材,填補了區域新能源職業教育標準體系的空白。
當前,在全球碳中和目標驅動下,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產業合作呈現爆發式增長。據統計,2024年雙方新能源技術貿易額同比增長42%,技術人才缺口超過15萬人。此次論壇作為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先導活動,通過構建"教育協同培養-技術聯合攻關-產業無縫對接"的三維合作體系,不僅為區域新能源產業升級提供了人才保障,更開創了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創新范式。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這種"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的合作機制,將成為破解發展中國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難題的示范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