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期間,OpenAI推出的Sora2視頻生成模型及其配套應用SoraApp在創投圈引發廣泛關注。這款被定義為“視頻版GPT-3.5”的新模型,通過物理模擬精度、畫面真實度與生成可控性的顯著提升,配合社交化創作功能,迅速成為科技領域的焦點。其數字分身功能允許用戶與名人同框、客串影視片段,甚至讓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的虛擬形象出現在長城、NBA球場等場景中,相關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形成病毒式傳播。
技術突破方面,Sora2實現了從單一視頻生成到完整視聽體驗的跨越。官方披露的信息顯示,該模型不僅能精準同步語音、音效與人物口型,還能通過單次錄制實現用戶高保真“進入”任意虛擬場景。應用分析機構AppFigures數據顯示,SoraApp首周iOS下載量達62.7萬次,超越ChatGPT同期60.6萬次的記錄。盡管仍處于邀請測試階段,其增長速度已引發行業對AI視頻應用潛力的重新評估。
國內市場迅速作出反應。10月23日,AI創作平臺LiblibAI宣布完成1.3億美元B輪融資,由紅杉中國、CMC資本等聯合領投,老股東順為資本、源碼資本等持續加注。針對媒體關于螞蟻集團參投的猜測,LiblibAI回應稱“未披露相關融資關系”。與此同時,AI視頻企業愛詩科技于一周前完成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復星銳正、同創偉業等機構參與投資,并披露其產品PixVerse與拍我AI用戶規模突破1億,年度經常性收入超4000萬美元。
技術競賽呈現白熱化態勢。谷歌于10月16日緊急推出Veo3.1系列模型,百度則宣布旗下“蒸汽機”模型升級支持長視頻實時交互生成。國內創業公司方面,Sand.ai在10月10日上線音畫同步模型GAGA-1,其生成的視頻自帶環境音效與情感表達,股東陣容涵蓋源碼資本、今日資本等知名機構。生數科技于9月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后,披露其平臺累計生成視頻超3億條,商業化8個月即實現2000萬美元年度經常性收入。
行業格局面臨重構。多家機構指出,OpenAI此次展示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應用層商業模式的創新。SoraApp通過社區化運營,將視頻生成、創作重混與內容分發整合,形成“創作-消費-再創作”的閉環。這種范式被分析師認為可能動搖meta、TikTok等平臺的社交生態根基。恒星AI創始人張偉指出,視頻AI的終極形態將是“人人都是導演”的AIGC社區,類似短視頻平臺對傳統影視行業的顛覆。
創業者策略呈現分化。MovieFlow聯合創始人Nathan認為,AI視頻社區的機遇在于內容供給側的爆發與UGC文化的重構。其產品整合全球主流模型,目標是將電影制作周期從數月壓縮至“一鍵生成”。而Sand.ai合伙人Chris則強調模型能力的核心地位,他認為應用層創新可能被模型直接吸收,未來競爭將取決于“模型能力+業務認知”的復合優勢。這種觀點得到部分投資人認同,博華資本在領投生數科技時明確表示,看好其“技術深度與場景落地的雙重能力”。
資本動向顯示賽道持續升溫。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國內AI視頻領域已發生超10起融資事件,單筆金額普遍過億。愛詩科技兩輪融資間隔僅40天,累計超5.2億元;生數科技A輪融資獲百度戰投、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等機構參與。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頭部公司創始人具有字節跳動背景,顯示大廠人才外溢效應顯著。
技術演進路徑引發爭論。有觀點認為多模態模型與大語言模型屬于不同賽道,具備同等發展空間;但也有投資人質疑“模型賽道故事已結束”,將相關企業歸為同一類別。對此,Chris以Sora2為例指出,該模型通過“模型直出”實現多鏡頭敘事,證明語言模型的智能正在向多模態擴散。他預言,具備產品化能力的模型將對傳統應用形成降維打擊,這一趨勢在Manus、Nanobanana等模型發布后愈發明顯。
創業公司正在探索差異化路徑。恒星AI選擇構建AIGC視頻社區,MovieFlow聚焦長視頻生成,而Sand.ai則堅持技術上限的突破。這種分化反映行業對終局的不同判斷:是成為“大體量業務”的參與者,還是在垂直場景建立壁壘。盡管路徑各異,但受訪企業普遍認為,在OpenAI持續迭代的壓力下,能突出重圍的公司往往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