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意大利羅馬舉辦了“從種子到食物”首屆全球展覽會,這是FAO成立80周年系列慶典中規格最高的活動,吸引了全球195個成員國參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攜兩項創新成果亮相,成為展會農業技術展區的焦點。
由封洪強研究員領銜研發的旋轉極化垂直昆蟲雷達技術,首次實現了對高空遷飛害蟲的實時精準監測。該設備可同步獲取昆蟲體型、飛行高度、方向及速度等關鍵參數,解決了傳統監測中“看不見、追不著、測不了”的難題。這項突破性技術為我國乃至亞洲地區的農業病蟲害預警提供了數字化解決方案,尤其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戰略意義。FAO總干事屈冬玉在巡館時詳細了解技術應用情況,并對其在糧食安全保障中的作用給予高度評價。
展會期間,來自美國、意大利、巴西、坦桑尼亞等數十個國家的農業代表、科研機構及企業負責人紛紛駐足河南農科院展臺。技術團隊與各國專家就數據共享、跨境聯合監測等合作可能展開深入探討。多位國際學者指出,該技術標志著全球病蟲害監測從經驗判斷向數字感知的跨越,對構建跨國界早期預警體系具有重要價值。憑借這一創新,河南農科院的技術成果獲得FAO八十周年全球技術可持續植物生產與保護領域表彰。
除昆蟲雷達外,河南省農科院自主研發的芽孢桿菌生物農藥同樣引發國際關注。該產品對作物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達85%,可替代30%的化學農藥使用量,展現了綠色農業研發的重大突破。張潔副研究員向海外專家介紹時強調,這項成果體現了中國在生態農業領域的創新實力,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此次參展不僅展示了河南農業科研的前沿成果,更凸顯了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守護全球糧食安全中的責任擔當。通過技術輸出與合作交流,中國農業科技正為解決世界性難題貢獻智慧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