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IROS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上,珞石機器人憑借三款具身智能新品成為焦點。這家深耕機器人領域十余年的企業,以“感知-決策-控制-執行”全能力閉環體系,展現了具身智能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落地的完整路徑。
現場演示中,AR系列仿人力控臂以“人手級”柔性操作驚艷觀眾。用戶拖動機械臂時,其高靈敏度力覺感知系統可實時反饋接觸力,實現順滑無滯澀的運動控制。這款具備7自由度與十字交叉軸手腕的仿人結構產品,已能完成FPC插拔等精密裝配任務,其全關節力控技術與高階SDK算法,使其可快速適配不同訓練場景。
另一款HSA系列力控關節模組則以技術參數震撼行業。該模組實現<0.05Nm的微克級力感知精度、1KHz閉環刷新頻率與6000rpm最高轉速,其極輕量化緊湊型設計(僅413g)將機械結構與電氣接口高度集成,可大幅降低整機負載并簡化裝配流程。這種“即插即用”特性,使其成為智元機器人等企業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輪式雙臂機器人通過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展現了遠程工業作業的潛力。基于姿態-視覺-力控制策略,用戶可通過VR設備實現低延遲遠程操控,其42自由度設計與±0.1mm操作精度,在學術研究與復雜場景作業中表現突出。
珞石副總裁于文進指出,具身智能的本質是解決工業痛點的生產力工具。他批評當前行業“形態崇拜”現象,強調人形機器人僅是終極形態之一。在汽車焊裝車間,能自主識別焊縫的工業機器人;在3C產線,可感知裝配力度的協作機器人,同樣屬于具身智能范疇。
這種務實理念貫穿珞石發展歷程。2017年推出的首款協作機器人已實現柔順拖動示教,2020年量產的全關節力控產品更將力覺感知融入每個運動單元。此次發布的新品,實為技術能力在不同形態上的延伸。例如HSA模組的32kHz驅控閉環技術,可使下游企業研發集成周期縮短40%以上。
技術護城河的構建源于全棧自研能力。珞石是全球首家將關節力控技術應用于大批量生產的企業,其動力學模型包含2000多個精細化參數,涵蓋剛體/柔性動力學特性及零部件動態參數。基于此開發的“最優運動規劃”與“高精度軌跡控制”技術,使機器人在復雜軌跡中仍能保持流暢運行。
在軟硬件協同層面,珞石從控制系統到機械本體實現全鏈條自主開發。其開放的xCore控制系統接口與具身AI模型訓練平臺,已吸引50多家合作伙伴構建生態閉環。科研機構可基于該平臺開展算法研究,系統集成商則能快速開發行業解決方案。
產業落地數據印證技術價值。在汽車制造領域,珞石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力控適配-運動規劃”閉環,使生產線換型時間從8小時縮短至20分鐘。在3C電子行業,其多SKU產線換型免調試技術,將產線改造周期壓縮70%。鋼結構焊接場景中,“免示教”操作使換產時間從兩周降至幾小時,金屬打磨場景的力控自適應技術則解決了來料公差導致的質量波動問題。
這些突破使珞石獲得小米、富士康等頭部客戶認可。據灼識咨詢報告,其多關節機器人全球銷量排名第七,中國本土制造商中位居第三,是唯一能同時量產工業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的企業。這份成績單背后,是十年間超20億元的研發投入與300多項專利積累。
于文進強調,技術研發始終圍繞三個核心問題:解決何種實際問題?降低多少成本?提升多少效率?這種場景導向的研發模式,使珞石形成“需求-研發-落地-迭代”的良性循環。相較于多數企業停留在演示階段的DEMO,其產品從誕生起就具備產業基因,完成了具身智能“環境感知-自主適配-精準執行”的能力具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