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國產GPU企業即將迎來資本市場的關鍵考驗。繼摩爾線程之后,沐曦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沐曦股份”)的IPO進程已進入沖刺階段,上交所公告顯示,該公司將于近期接受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
作為國內高性能通用GPU領域的代表性企業,沐曦股份自2020年9月成立以來便備受關注。其核心團隊均來自國際知名半導體企業,三位創始人陳維良、彭莉、楊建均擁有超過十年的國際GPU大廠研發經驗。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該公司在國內AI芯片市場的占有率約為1%,已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目前,沐曦股份的產品矩陣已覆蓋人工智能計算、通用計算和圖形渲染三大領域。公司先后推出了面向智能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云C系列GPU,并正在研發面向圖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其中,曦云C500系列已成為公司的主力產品,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該系列產品收入分別達到1546.81萬元、7.22億元和3.14億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30.09%攀升至97.87%。
在產品研發方面,沐曦股份正在推進曦云C系列新一代產品的布局。此次IPO擬募集的39.04億元資金中,有24.59億元將投向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重點開發曦云C系列訓推一體芯片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其中,C600系列已于2024年10月交付流片,2025年7月完成回片點亮,目前正在進行功能測試;C700系列則對標國際主流產品英偉達H100,計劃于2027年下半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面對當前半導體供應鏈的挑戰,沐曦股份強調其產品已構建完整的國產供應鏈閉環。C600和C700系列均采用國內先進工藝制程,實現了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全流程自主可控。公司表示,這種技術路線不僅保障了供應鏈安全,也為產品性能的持續提升奠定了基礎。
財務數據顯示,沐曦股份近年來營收增長顯著。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2.64萬元、5302.12萬元、7.43億元和3.20億元,2022年至2024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4074.52%。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曦云C500系列在2024年2月量產后,迅速在國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運營商智算平臺和商業化智算中心獲得批量應用。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訓推一體系列產品在手訂單金額達14.13億元(不含稅)。
盡管營收增長迅速,但沐曦股份尚未實現盈利。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凈虧損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14.09億元和2.33億元。公司解釋稱,虧損主要源于國產GPU芯片行業整體處于技術突破和產品落地初期,前期投入成本較高;產品進入重點行業客戶需經歷嚴格的技術驗證和生態適配周期,目前收入規模難以覆蓋成本費用;同時,作為資本與技術雙密集型行業,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并因實施股權激勵確認了較大金額的股份支付費用。根據預測,公司最早將于2026年達到盈虧平衡點。
在研發投入方面,沐曦股份表現出強烈的進取心。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達22.47億元,占營收比例高達282.11%;同期累計股份支付費用為5.70億元,占營業收入約7成。不過,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在2025年一季度出現波動,從2024年末的706人降至652人,減少54人。對此,公司解釋稱這屬于暫時性波動,截至2025年8月31日,研發人員數量已回升至67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