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近日舉辦了一場聚焦水稻科技的重要會議——第一屆水稻科技大會。會上傳來消息,我國在鎘低積累水稻新品種選育、無融合生殖技術固定雜種優勢以及智慧稻作體系構建等多個水稻科技領域,已實現理論突破與應用成果的同步推進,其中秈粳雜交稻品種正逐步成為國內水稻育種的主流方向。
本次大會以“水稻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為核心議題,采用“1+6”模式展開研討,除主會場外,同步設立水稻學科戰略、產業發展、科技前沿、國家平臺建設、青年學術及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等六大分論壇,覆蓋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議題。
會議期間,來自全國的60余位水稻領域專家,圍繞遺傳育種技術革新、基因編輯工具開發、重要性狀調控機制、逆境適應生理、病蟲害抗性提升等前沿方向,以及高效智能種植技術、稻米精深加工工藝、質量安全標準制定、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等產業需求,通過專題報告與互動交流的形式展開深度探討。
針對我國水稻產業發展的關鍵需求,與會專家提出建議:應構建覆蓋政產學研用的全國性秈粳雜交優勢利用協作體系,通過全產業鏈協同攻關,重點突破產量潛力挖掘、抗逆性增強、品質優化及養分利用效率提升等瓶頸問題,強化關鍵基因資源挖掘與功能解析,加速創新種質資源創制,推動強優勢雜交稻組合的規模化應用,為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提供科技保障。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大會由中國水稻研究所與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共同發起,吸引了包括15位兩院院士在內的450余位專家參與,參會單位涵蓋120余家農業科研院校、12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3家農業科技期刊及31家涉農企業,通過跨領域、跨行業的深度交流,為推動我國水稻科技自主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凝聚了廣泛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