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Thinking Machines聯合創始人、前OpenAI研究副總裁Lilian Weng的研究理念與實踐方法,持續為全球AI從業者提供重要啟示。近日,在硅谷舉辦的華源Hysta2025年會爐邊對談中,Lilian Weng與硅谷知名投資人Connie Chan展開深度對話,系統回顧了其從學術研究到產業實踐的成長軌跡,并首次披露了創辦Thinking Machines的核心理念。
“數學競賽讓我認識到自己只是普通人。”當被問及性格特質時,Lilian Weng坦言持續學習的動力源于青少年時期的競賽經歷。她回憶道,在北大求學期間參加的數學競賽中,與頂尖選手的差距讓她深刻理解到:“這個領域永遠存在比你更優秀的人,唯有通過持續努力才能保持競爭力。”這種認知塑造了她“堅持”與“謙遜”的雙重特質,成為其后來在OpenAI領導機器人研究團隊的重要基石。
在OpenAI任職期間,Lilian Weng完成了從研究者到管理者的轉型。她先后創立Applied AI Research Team和AI Safety Team,主導了OpenAI API的產品化進程。談及早期通過黑客松探索模型應用場景的經歷,她坦言:“當時連接口命名都是實驗性的,‘補全端點’(completion endpoints)的設計現在成為行業標準,這完全超出預期。”作為AI安全團隊負責人,她構建的模型行為控制框架,為后續ChatGPT的安全部署奠定了技術基礎。
2024年離開OpenAI創辦Thinking Machines,Lilian Weng坦言是出于對技術前沿的持續追求:“當學習曲線開始趨緩時,我知道需要尋找新的挑戰。”她與前OpenAI CTO Mira Murati等人共同創立的這家初創公司,目前聚焦于開發人機協作的AI工具。近期發布的Tinker API測試版,通過提供前向-后向采樣等靈活功能,解決了研究人員在語言模型領域的基礎設施難題。“我們相信開放科學能加速技術進步,”她強調,“就像早期FairWorks的探索,現在需要為研究者提供更便捷的實驗平臺。”
作為公司聯合創始人,Lilian Weng展現出獨特的管理風格。她每周安排完整日查看代碼,通過直接參與技術細節保持與團隊的深度溝通。“當工程師發現我能理解他們的拉取請求時,這種信任感會極大提升協作效率。”對于非技術背景的從業者,她建議通過日常使用AI產品培養洞察力,同時強調“閱讀論文摘要+同行交流”的論文篩選方法,能有效提升技術敏銳度。
在人才培養方面,Lilian Weng推行“允許探索”的管理哲學。她借鑒谷歌80-20法則,在公司層面平衡計劃性研究與自由探索的比例。“關鍵是要了解每個研究者的興趣點,”她分享道,“將合適的人匹配到正確的項目,比強制分配任務更有效。”這種以研究者為中心的管理方式,與她強調的建設性反饋機制形成互補,共同構建了Thinking Machines的創新文化。
當被問及如何保持工作熱情時,Lilian Weng的回答指向更深層的職業觀:“當工作占據人生大部分時間時,找到其中的樂趣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她透露,團隊最近在機器人與語言模型結合領域的突破,讓她再次體驗到“現實扭曲場”般的創造快感:“那種相信不可能并最終實現的感覺,正是推動我不斷前進的核心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