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籌備IPO的AI大模型企業智譜,近期因大規模人員調整陷入輿論漩渦。一位自稱"被離職"的前員工劉峰(化名)向媒體透露,國慶節前夕他突然接到裁員通知,從約談到解除勞動合同僅用三天時間。據其介紹,此次調整涉及近百名員工,覆蓋知識圖譜、大模型開放平臺、商業化等多個核心部門。
針對裁員傳聞,智譜官方回應稱相關消息系不實謠言,強調公司目前仍有50個崗位正在招聘。但多位離職員工對此提出質疑,指出部分崗位長期空缺卻未實際補人,且被裁員工無法申請內部轉崗。據內部人士透露,此次調整主要涉及商業化部門產研中心,該中心60余名員工中約半數被裁,包括中心負責人。
搜狐科技調查發現,智譜的人員優化自7月便已啟動,9月下旬進入集中執行階段。被裁員工補償方案引發爭議,部分持有期權的員工對按原始價格回購的方案表示不滿,已有離職人員就此提起勞動仲裁。公司參保人數顯示,2022年至2024年間員工規模從196人增至647人,此次調整前正式員工約六七百人。
業務重心調整成為此次人員變動的深層動因。據知情人士透露,智譜正在收縮政企市場定制化項目,將私有化開發部分轉包給外部團隊。公司商業模式涵蓋API調用、云端私有化、完全私有化及軟硬件集成方案,但當前營收仍高度依賴央國企私有化項目。這種"臟活累活"模式導致成本居高不下,與上一代AI企業面臨的商業困境高度相似。
C端產品戰略出現明顯轉向。在類ChatGPT產品智譜清言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公司今年4月推出的海外平臺Z.ai成為新重點。數據顯示,Z.ai上線半年Web訪問量已達346萬次,超越智譜清言的245萬次。但該平臺尚未建立付費機制,且面臨ChatGPT等國際巨頭的直接競爭。有員工指出,部分C端產品更側重模型驗證而非用戶需求,商業化前景存疑。
技術競賽帶來的成本壓力持續攀升。劉峰透露,公司主要支出集中在算力租賃領域,今年投入預計超過去年。盡管累計融資超百億元,但面對OpenAI等國際對手的技術迭代,智譜仍需保持高強度投入。9月底發布的GLM-4.6模型重點提升代碼能力,推動其全球排名有所上升,但也帶來新的成本負擔。
治理結構問題逐漸顯現。中金公司輔導報告顯示,智譜存在治理機制不完善、財務規范性不足等問題。公司高管團隊呈現顯著清華系特征,董事長劉德兵、CEO張鵬等核心成員均出自清華。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間COO張帆、CSO張闊等多位高管相繼離職,公司卻未引入外部人才填補空缺,管理團隊穩定性引發關注。
作為首家沖刺IPO的大模型企業,智譜的上市進程備受行業關注。公司4月啟動上市輔導,計劃年內提交招股書,目標登陸科創板。但當前面臨的技術競爭、商業化瓶頸、治理結構缺陷等多重挑戰,使其估值前景充滿變數。業內人士指出,智譜需要平衡訂單規模與利潤水平,在持續的技術投入與盈利壓力間尋找突破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