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于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北石家莊拉開帷幕。作為博覽會的重要環節,2025數據產業生態大會在首日舉辦了一場聚焦人工智能前沿發展的專題講座。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以“智能體的發展和實踐”為主題,系統闡述了人工智能技術從模型訓練轉向應用落地的關鍵突破。
周鴻祎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進入開發實踐應用場景的新階段,智能體的開發成為技術落地的核心抓手。他分析稱,三大關鍵條件共同推動了智能體的興起:算力成本持續下降、大模型開源免費趨勢加速、以及模型推理能力的顯著提升。這些因素為智能體從理論走向實踐提供了技術基礎和經濟可行性。
針對大模型與智能體的關系,周鴻祎強調,現有大模型雖具備強大的推理和生成能力,但缺乏直接執行任務的能力,本質上仍是“被動響應”的聊天工具。而智能體的出現將徹底改變這一局面——通過賦予AI自主規劃、任務分解、工具調用等執行能力,智能體能夠實現從“數字助手”到“數字員工”的跨越,將AI能力深度嵌入真實業務流程,成為連接技術與場景的關鍵紐帶。
在技術特性層面,周鴻祎總結了智能體區別于傳統大模型的四大核心能力:自主規劃與任務分解能力、記憶與知識管理能力、工具調用與執行能力,以及多智能體協作能力。他特別澄清,智能體并非簡單為AI大模型添加物理執行裝置,而是通過軟件層面的能力進化,實現更復雜的分析、決策與執行閉環。
10月17日,2025數據產業生態大會現場。
關于智能體對社會組織的影響,周鴻祎預測,個體角色將從“執行者”轉變為智能體的規劃者、管理者和領導者。通過指揮多個智能體協同工作,每個人都能成為“超級個體”,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此同時,企業組織內部將重構業務流程,形成以智能體協作為基礎的新型運作模式,推動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在算力需求層面,周鴻祎提醒,智能體的廣泛應用將引發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相較于當前大模型主要服務于聊天場景,智能體在百行千業的普及可能導致整體算力需求增長上萬倍。現有城市算力中心可能難以滿足未來需求,因此需要提前規劃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技術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