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某偏遠地區的基層學校里,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支教活動正在展開。一位專注于納米AI創作的志愿者帶著前沿技術走進課堂,為當地學生打開了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門。這場跨越地理距離的教學實踐,不僅讓學生們首次接觸到AI視頻制作技術,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探索科技的種子。
活動中,志愿者向學生們介紹了納米AI視頻智能體的使用方法。這款工具以簡潔直觀的界面設計,降低了技術使用門檻——學生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只需通過文字描述就能快速生成個性化短視頻。當看到自己輸入的文字變成動態畫面時,許多孩子露出驚喜的表情,紛紛表示"原來科技可以這樣幫助我們表達想法"。
教學現場充滿互動與探索的氛圍。志愿者引導學生們從觸摸設備開始,逐步完成從文字輸入到視頻生成的全過程。有學生嘗試用AI制作了描述家鄉風景的短視頻,當看到屏幕中呈現的熟悉場景時,教室里響起陣陣驚嘆。這種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視成果的體驗,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改變。
談及此次支教的初衷,志愿者表示:"納米AI的技術特性讓'科技普惠'成為可能。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不僅教會學生們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相信,借助科技的力量,每個人都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未來他們不僅能成為科技的使用者,更有可能成為創造者。"
得知此次支教活動后,納米AI研發團隊立即提供技術支持。團隊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AI技術普及工作,計劃將更多科技體驗項目帶入基層教育場景,讓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前沿技術,感受科技發展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