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業沉浸于人工智能的技術狂歡時,一個關乎企業存亡的現實問題浮出水面:AI如何穿透概念迷霧,真正滲透到供應鏈的毛細血管中?虎嗅智庫近期舉辦的AI落地研學營第三期,通過實地探訪叮咚買菜與檸季兩家企業,聯合特贊科技、蜀海供應鏈的一線實踐者,用8小時深度拆解揭示了AI商業化的真實路徑——真正的價值創造不依賴單一技術突破,而是通過數據驅動的智能系統重構業務邏輯。
在叮咚買菜的前置倉現場,技術副總裁周祥軍展示了AI改造生鮮供應鏈的全景圖。針對行業普遍存在的損耗高、波動大、時效緊三大痛點,企業構建了覆蓋"產-供-銷-配-服"全鏈條的算法中樞。上游通過多模態技術實時監控種養殖環境,履約端運用運籌優化模型動態調度3000余名騎手,協同層則建立異常歸因系統,將訂單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5%。"AI不是替代人,而是將經驗轉化為可追溯的決策鏈條。"周祥軍強調,這種透明化機制使每個環節的責任人清晰可查,形成持續優化的閉環。
檸季CEO金山的實踐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輕資產范式。這位兼具游戲行業CTO背景的管理者直言:"數智化的終極目標是讓管理者從瑣事中解放。"企業通過實時數據中臺重構決策體系,在選址、招商、供應鏈等環節建立標準化模型。其AI應用聚焦提效增收:AI客服處理80%的常規咨詢,視頻巡檢系統替代人工巡店,選址模型將新店成功率提升40%。"當系統能預測用戶潛意識需求時,品牌就建立了真正的護城河。"金山認為,這種可復制的數智化體系比單純技術堆砌更具戰略價值。
特贊科技首席戰略官任遠將視角轉向內容生產領域,提出"內容即新SKU"的顛覆性概念。在流量分散的今天,企業需要為每個商品配備數十種內容變體。特贊的解決方案是將海報、視頻等創意物料拆解為可組合的"數字原料",通過AI中臺實現批量生產。某美妝品牌應用后,內容生產效率提升6倍,單條素材成本下降75%。"AI不是消滅創意,而是讓創意像樂高積木般自由組合。"任遠指出,這種模式使內容資產實現指數級復用。
作為服務5000家餐飲企業的供應鏈巨頭,蜀海信息總監張繼恒分享了務實的技術落地路線。企業累計投入4億元構建的SaaS系統,覆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管理。在AI應用上,蜀海采取"由軟及硬"的漸進策略:先通過智能客服、運營分析等場景驗證效果,再逐步拓展至AR驗貨、智能盤點等復雜場景。這種分階段實施使AI投資回報率清晰可算,某區域倉庫應用智能盤點后,庫存誤差率從3%降至0.5%。
圓桌討論環節暴露出行業共性難題。森馬AI負責人林建霞指出,服裝行業面臨"前端流行周期縮短與后端供應鏈冗長"的矛盾,如何將AI預測有效傳導至面輔料采購環節亟待破解。商派副總裁劉志剛則強調企業數字化基礎的重要性:"很多企業連IT信息化都沒完成,就急著追趕AI潮流。"百勝中國IT總監許昆的案例印證了這一點,其全鏈路高質量數據是復雜AI應用落地的基石。
經過激烈思想碰撞,與會者形成三點共識:首先需統一數據語言,打破系統孤島;其次從知識管理、流程自動化等"小場景、快回報"領域切入;最終在數據閉環基礎上挑戰銷售預測等復雜任務。蒙牛、多點等企業代表特別指出,組織文化變革是AI落地的隱形門檻,需要建立數據驅動的決策機制和容錯空間。
這場持續三期的研學營,已追蹤記錄超過20個AI商業化案例。從Agentic AI重構生鮮物流,到數智化賦能連鎖擴張,再到內容供應鏈的范式創新,實踐者們用真實數據證明:AI正在從效率工具進化為商業基礎設施。即將于11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期活動,將聚焦AI時代的組織變革,探討如何通過架構調整與文化重塑釋放技術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