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再度迎來資本盛宴,一家備受矚目的車企即將登陸港股市場。這家企業正是與華為深度合作的賽力斯,其港股上市進程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中金公司與中國銀河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若順利完成發行,這將成為今年港股規模最大的汽車行業IPO,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作為華為鴻蒙智行生態的核心伙伴,賽力斯近年來的發展堪稱行業奇跡。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突破1451億元,同比激增305%;凈利潤達59.46億元,毛利率以26.21%超越比亞迪,成為全球第四家實現新能源業務盈利的車企。今年上半年,公司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624億元的營收與29億元凈利潤,印證了其市場地位的穩固性。
這家企業的崛起軌跡充滿傳奇色彩。創始人張興海自1986年從洗衣機彈簧制造起步,通過技術創新攻克方絲彈簧技術,占據國內90%市場份額。90年代摩托車行業爆發期,他轉型減震器領域,為后續汽車產業布局奠定技術基礎。2003年與東風集團合資成立東風小康,以微型面包車切入市場,成功實現"汽車普惠化"。2016年登陸A股后,公司立即啟動新能源戰略轉型,展現出超前的產業洞察力。
2019年成為賽力斯發展的關鍵轉折點。當時華為正尋求智能技術落地場景,而賽力斯已通過收購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團隊、獲取全國第8張新能源生產資質、建成100%自動化率的智慧工廠,完成技術儲備與生產體系搭建。雙方合作后,華為提供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系統,賽力斯貢獻整車研發與制造能力,形成完美互補。2021年問界M5上市即創下新品牌單車交付破萬紀錄,問界M7、M9相繼成為30萬、50萬元級市場銷量冠軍。
市場對賽力斯的認知經歷顯著轉變。初期曾有"賽力斯即小康"的質疑聲,但公司通過持續技術創新打破偏見。其重慶兩江工廠獲得"2024年度最佳工廠"認證,問界系列連續三年蟬聯中國新車質量榜首,證明自身具備獨立造車實力。2023年更名后,股價從25元飆升至106元,市值突破1400億元,較上市初期增長近20倍。
當前港股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截至9月末,IPO募資總額達1829億港元,同比激增229%,全球主權基金與長線資本加速布局。港交所通過制度創新推動"A+H"模式發展,160家雙上市企業貢獻70%募資額,另有50余家A股公司排隊赴港。在這種背景下,賽力斯的上市具有特殊意義——它不僅代表自身全球化戰略的推進,更象征著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成熟輸出。
公司計劃將IPO資金用于覆蓋62個國家和地區的本地化生產建設,通過自建與合資方式構建全球供應鏈。這種"技術+制造"的雙輪驅動模式,與單純依賴品牌授權或代工的企業形成本質區別。2025年6月獲得的50億元戰略投資,已為其獨立運營奠定基礎,此次港股上市將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起點。
行業分析指出,賽力斯案例揭示了中國制造升級的新路徑。其成功既非單純依靠流量營銷,也非簡單技術引進,而是通過二十年技術沉淀與生態合作實現質變。當問界M9在50萬元級市場擊敗傳統豪華品牌時,中國汽車工業已完成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輸出市場"的跨越。這場即將到來的資本盛宴,或將重新定義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