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近日因一則重大合作消息掀起波瀾——AI領域領軍企業OpenAI與芯片巨頭博通宣布,將聯合開發規模達10吉瓦的定制AI芯片及網絡系統機架。消息公布后,博通股價周一開盤即大幅上揚近10%,市值單日激增超1500億美元,成為市場焦點。
此次合作并非毫無預兆。博通首席執行官陳福陽早在上月財報電話會議中便透露,公司正與一位“重量級新買家”洽談,預計2026財年人工智能業務收入將因此顯著增長。9月,博通更披露已收到一份來自匿名客戶的百億美元定制芯片訂單,如今謎底揭曉——合作方正是OpenAI。
根據雙方聯合聲明,OpenAI將主導芯片與系統架構設計,博通則負責具體開發與部署工作。項目計劃于2026年下半年啟動,至2029年底全面完成。OpenAI總裁布洛克曼表示,自研芯片可將前沿模型開發經驗直接融入硬件設計,為人工智能能力突破打開新空間。
這并非OpenAI近期首次大規模采購算力。上月,英偉達宣布向其投資最高1000億美元,用于建設至少10吉瓦算力設施;上周,OpenAI又與AMD簽署協議,計劃部署至少6吉瓦的AMD尖端算力卡。三筆交易累計所需電力,相當于26座常規核電站的供電規模。
在周一更新的OpenAI播客中,公司CEO奧爾特曼透露,與博通的合作已持續18個月,雙方從晶體管設計到用戶提問的全流程處理,均在進行技術架構重構。他強調,通過優化整個技術鏈條,可實現效率大幅提升,進而提升模型性能、加快響應速度并降低運行成本。
陳福陽在節目中指出,自主研發芯片是掌握技術主動權的關鍵。此次合作不僅使OpenAI躋身Alphabet、亞馬遜等自研芯片陣營,更通過引入博通網絡技術,降低了對英偉達專有技術的依賴,分散了供應鏈風險。
面對外界對“AI投資泡沫”的質疑,布洛克曼直言,當前算力規模遠不足以支撐通用人工智能的實現。他以10吉瓦項目為例,稱其“不過是實現愿景所需的一小部分”。另有消息稱,奧爾特曼近期向員工透露,OpenAI計劃到2033年新建250吉瓦算力設施,按英偉達芯片價格估算,耗資將達10萬億美元。不過,博通定制產品預計將更具成本優勢。
如此龐大的建設計劃,資金從何而來?奧爾特曼坦言,需創新融資工具支撐,但具體方案尚未公布。這場算力軍備競賽,正將AI技術競爭推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