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闊別公眾視野四年有余后,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以全新姿態回歸。10月9日,他現身上海徐匯知春創新中心開業典禮,這場聚焦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盛會,成為觀察其戰略布局的重要窗口。
這座由張一鳴與上海交大俞勇教授共同發起的新型教育機構,承載著培養AI領域創新人才的使命。機構每年將選拔30名16-18歲青少年,通過連接數學、天文、物理等多學科知識,在自主開放環境中培育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新生代科研力量。張一鳴在現場強調,當前人才培養存在"過擬合"現象——部分人才專業能力突出卻缺乏創新韌性,這正是創新中心致力于突破的痛點。
這場公開亮相背后,是字節跳動在AI領域持續加碼的戰略布局。據內部人士透露,自2021年卸任CEO以來,張一鳴始終保持著對前沿技術的敏銳洞察。他每月參與核心技術團隊復盤會,主導從阿里、零一萬物等企業引進頂尖AI人才,并親自監督大語言模型研發。公司內部設立的"Seed Edge"長期研究項目,更將目標鎖定在通用人工智能(AGI)領域,提供獨立算力支持和寬松考核周期。
字節跳動的AI征程并非坦途。在2025年全員會上,現任CEO梁汝波坦陳公司兩次"掉隊":2018-2021年錯失大模型早期布局窗口,2024年9月又因OpenAI發布長鏈思考模型時反應滯后,導致豆包大模型日活被競爭對手反超。這些反思折射出大企業在技術敏感度和組織效率上的短板。
但充足的現金流為追趕提供了底氣。數據顯示,2024年字節在AI領域投入達800億元,2025年更計劃翻倍至1500-1600億元,其中900億元專項用于算力卡采購。今年上半年,公司引入原Google DeepMind副總裁吳永輝,推動AI Lab與大模型團隊合并,通過架構調整提升研發效率。
重金投入帶來顯著成效。2024年火山引擎在中國公有云大模型調用量市場份額達46.4%,超越百度與阿里之和。截至5月底,豆包大模型日均調用量激增至16.4萬億tokens,是發布初期的130倍。在全球AI應用榜單中,豆包5月排名第四,6月用戶月活復合增長率達11.4%,成為億級應用中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產品。
競爭對手DeepSeek正面臨用戶流失壓力。數據顯示,2025年5月其App流失用戶中,39.4%轉向豆包。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標志著字節跳動在AI賽道完成關鍵性反超。從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到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張一鳴構建的AI生態體系正展現出強大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