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的圓桌論壇上,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就具身智能的實際應用展開討論。他指出,家庭和工業領域為機器人技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面臨多重挑戰。家庭場景中,技術可靠性、倫理規范及安全標準需同步提升;工業領域則要求機器人必須突破效率與成本的雙重瓶頸,達到超越人工的臨界點,才能實現規模化部署。
傳統通信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隨著個人通信業務增速放緩,中國移動將戰略重心轉向人工智能領域。公司宣布,至2028年底將人工智能領域投入規模翻倍,重點建設國內領先的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并探索十萬卡級智能計算集群的構建。這一決策反映了運營商在行業代際轉換期的主動求變——當5G建設紅利逐漸消退,6G技術尚未成熟時,尋找新的增長引擎成為關鍵。
財務數據印證了轉型的緊迫性。202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營收出現近六年首次中期下滑,同比下降0.54%。工信部數據顯示,前8個月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8%,較上年同期2.7%的增速明顯放緩。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雖達18.19億戶,但凈增量較往年大幅減少,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董事長楊杰在中期業績會上坦言,低價套餐泛濫和攜號轉網異化為惡性競爭手段,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面對增長困境,人工智能被確立為戰略突破口。中國移動規劃的"AI+"行動計劃包含三層路徑:作為供給者,構建覆蓋AI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模型即服務(MaaS)、軟件即服務(SaaS)的四層云智算體系,并開發多模態行業大模型;作為匯聚者,整合優質模型資源,建立AI訓練、評測和產業創新三大基地,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新型計算架構;作為運營者,推出"靈犀"智能體等AI產品,拓展智能終端、車聯網、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場景。
資本投入數據揭示了轉型力度。2025年算力投資計劃達373億元,近兩年AI直接投資超120億元,2024年同比增長超10倍。雖然AI業務當前收入規模僅數十億元,占上半年總營收比例較小,但楊杰強調,該領域收益自2024年才真正顯現,未來將通過規模化運營持續擴大變現能力。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分析認為,運營商可通過整合網絡、存儲和計算能力,在AI生態中發揮基礎平臺作用,雖然投入回報需要周期,但最終將轉化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應用落地層面,中國移動提出"讓AI處理更復雜創造性任務"的目標。通過新一代智能終端和智能體的開發,推動AI技術從輔助工具向價值創造者轉變。例如在工業領域,智能機器人需同時滿足精度、效率和成本要求;在家庭場景,則要平衡技術創新與倫理規范。這種雙向突破策略,既保持了技術領先性,又確保了商業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