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混動轎車市場存在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則:想要獲得核心配置和高端體驗,往往需要購買高配車型,而高配與低配之間的價格差距動輒數萬元甚至更多。例如,20萬元級別的混動轎車若想配備智能駕駛功能,選裝費用便高達2-4萬元;而部分車型若想擁有四驅系統,高配版價格則輕易突破25萬元,讓不少消費者感到性價比大打折扣。

這種“體驗溢價”現象,不僅讓“科技普惠”的初衷逐漸淪為廠商獲取利潤的工具,也讓消費者在購車時陷入兩難:要么為高配買單,承受額外成本;要么選擇低配,卻不得不接受功能缺失。市場的內卷由此加劇,而用戶需求始終未能得到真正滿足。
在此背景下,領克汽車以“技術平權”為突破口,通過“頂配即標配”的策略,徹底顛覆了這一傳統邏輯。領克10 EM-P的推出,標志著高端配置不再與高價格綁定,而是以更普惠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這一轉變,不僅體現在產品定義上,更貫穿于開發、制造與供應鏈管理的全流程。
領克10 EM-P的核心優勢在于“全系標配”。無論是四驅系統、激光雷達,還是LYNK Flyme Auto 2智能座艙,用戶只需花費20萬元,即可享受以往25萬元以上車型才具備的配置。這種“一步到位”的體驗,讓消費者無需為選裝支付額外費用,也避免了因配置差異導致的體驗落差。同時,車輛搭載的英偉達Thor芯片與千里浩瀚H7方案,覆蓋了城市通勤、高速領航和泊車輔助等核心場景,將高階智能駕駛真正帶入20萬元價格區間。
性能與能耗的平衡,是領克10 EM-P的另一大亮點。依托CMA Evo中大型平臺與EM-P混動技術的融合,車輛在實現5.1秒零百加速的同時,CLTC虧電油耗僅為4.2L。這一數據打破了“性能與能耗不可兼得”的行業固有認知,為用戶提供了更高效、更經濟的出行選擇。
從用戶視角看,領克10 EM-P的“平權”策略直接簡化了購車決策。消費者無需在不同版本間反復權衡,也不必擔心因配置不足而影響使用體驗。這種“閉眼入”的認知,迅速轉化為市場表現——首月萬臺下線的成績,正是用戶認可的直接證明。

技術平權的實現,離不開體系能力的支撐。領克的成功,源于其在供應鏈、平臺化與智能制造三大領域的深度布局。依托吉利集團的全球化產業鏈,領克在電驅系統、核心芯片和安全底盤等關鍵零部件上實現了自主可控或穩定供應,從而在保持高配置的同時有效控制成本。CMA Evo平臺的模塊化特性,則進一步降低了不同配置車型的開發與制造成本,為“高配標配化”提供了可能。
智能制造體系的升級,是領克10 EM-P量產效率的保障。工業4.0智慧工廠的柔性生產能力,不僅確保了交付速度,更維持了產品品質的一致性。這種體系化能力,讓“萬臺下線”成為必然,也為未來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領克10 EM-P的推出,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從技術突破邁向價值兌現的新階段。過去十年,自主品牌通過技術創新打破了高端市場的壁壘;如今,以領克為代表的新一代品牌,正以體系化能力推動高端體驗的規模化落地。科技不再被溢價,價值不再被稀釋,這才是“平權”的真正意義——讓每一分價格都對應實打實的體驗提升。
當企業真正理解用戶需求,并以體系力持續兌現承諾時,平權便會成為最強的競爭力。領克10 EM-P用31天創造了行業新速度,而它所引發的“價值革命”,才剛剛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