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班”二字被提及,總讓人聯想到家族財富的傳承,仿佛父輩辛苦打下的“江山”能輕松交到下一代手中。然而,現實遠非如此簡單。在新能源行業,多位“創二代”女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她們不僅要承接父輩的事業,更要在行業調整期中帶領企業突圍。
2024年4月,鋰鹽龍頭企業天齊鋰業完成權力交接,創始人蔣衛平將董事長職位交給女兒蔣安琪。彼時,天齊鋰業剛經歷輝煌——2023年營收405億元,凈利潤近73億元。但市場風云突變,2024年公司營收驟降至130億元,凈利潤虧損79億元,創下歷史最差業績。這一變化并非蔣安琪能力不足,而是行業周期使然:自2023年起,鋰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上游企業首當其沖。
面對困境,蔣安琪并未坐以待斃。2025年上半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收48.33億元,雖同比下降24.71%,但凈利潤達8441萬元,同比增長101.62%,實現扭虧為盈。這一轉變得益于多重因素:澳大利亞子公司泰利森縮短鋰精礦定價周期,降低生產成本;聯營公司SQM業績增長,貢獻投資收益2.35億元;澳元兌美元匯率走強,帶來匯兌收益。同時,蔣安琪已布局固態電池上游材料,通過子公司持有北京衛藍新能源約3%股權,緊跟技術前沿。
蔣安琪的父親蔣衛平,創業歷程堪稱傳奇。1997年,42歲的他辭去穩定工作,投身鋰礦貿易。2003年創立天齊集團,次年收購四川射洪鋰鹽廠,更名為天齊鋰業。2012年,面對競爭對手洛克伍德對澳洲泰利森鋰業的收購,蔣衛平以“蛇吞象”之勢,抵押全部資產,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和場外協議轉讓,收購泰利森19.99%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并最終以30.41億元收購其51%股權。2018年,他又以40.66億美元收購智利SQM 23.77%股權,使天齊鋰業成為全球鋰礦資源整合者。然而,行業周期性波動顯著,2019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59.8億元,2024年蔣衛平家族財富從500多億元縮水至210億元。
在光伏行業,女性“創二代”同樣面臨考驗。2023年3月,通威股份34歲的劉舒琪從父親劉漢元手中接過權杖。當時公司業績正處巔峰,2023年營收1391億元,凈利潤136億元。但隨后行業產能過剩,價格戰激烈,2024年營收降至919.94億元,凈利潤虧損70.39億元;2025年上半年營收405億元,凈利潤仍虧損49.5億元。劉舒琪上任初期曾計劃擴大產能,推出160億元定增計劃,并擬50億元收購潤陽股份股權,但最終取消。如今,她調整策略,聚焦技術多元化布局,在硅料和電池片研發上投入不設上限,同時拓展海外業務,目標海外收入占比達一半。
另一位光伏“創二代”高海純,2025年初接任天合光能聯席董事長。她接班后直接面對行業寒冬,2025年上半年營收310.56億元,同比下降27.72%,凈利潤虧損29.17億元,負債率攀升至76.78%。為應對困境,高海純對高管團隊進行調整,提升業務戰斗力,穩住光伏組件基本盤,并押注儲能賽道。同時,她將2025年業務目標定為8吉瓦時,海外與國內市場占比6:4,已拿下美國、歐洲、拉美、澳洲、中東等地訂單。
這些女性“創二代”的接班之路,遠非“繼承財富”那么簡單。她們沒有父輩創業時的風口紅利,卻要在行業調整期中承受巨大壓力。從蔣安琪布局固態電池,到劉舒琪調整產能策略,再到高海純押注儲能,她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守護家族事業。正如那句老話,“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無論男女,接班者都需在挑戰中證明自己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