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信通院主辦的“2025人工智能產業及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上,AI智勝未來暨智能體創新應用論壇成為焦點。百融云創與平安人壽、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螞蟻集團等頭部機構共同獲聘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IIA)智能體創新與應用委員會“智能體生態建設工作組組長單位”。這一任命標志著百融云創在智能體領域的技術積累與產業實踐獲得權威認可,也為其在行業標準制定、生態共建及場景落地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奠定了基礎。
AIIA智能體委員會由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所牽頭籌備,旨在通過技術協同與產業合作,推動智能體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作為組長單位之一,百融云創將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參與行業標準制定與應用推廣,形成可復制的技術規范;二是聯合產業伙伴構建開放協同的生態體系,打破數據與場景壁壘;三是圍繞企業級場景推進智能體規模化落地,解決實際業務中的痛點問題。業內專家指出,智能體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形態,正在重塑產業競爭格局,而百融云創在模型、平臺及應用層的全棧能力,使其具備引領生態建設的獨特優勢。
作為國內AI原生科技企業的代表,百融云創已構建起覆蓋“模型-平臺-場景”的三位一體生態體系。在底層技術層面,其自主研發的行業大模型(BR-LLM)已通過國家備案,通過持續的行業語料訓練與企業場景對齊,實現了從語言理解到業務執行的遷移能力,為企業級智能體提供深度支撐。在平臺層面,百融云創打造的“百融百工”智能體平臺如同“總裝車間”,集成了模型封裝、工具調用、工作流編排及知識管理等核心功能,支持多智能體在復雜流程中的跨場景協同,使智能體應用能夠以“流水線”模式規模化生產。
在場景應用層面,百融云創通過多智能體協同的“百融硅基員工矩陣”,已在運營商、金融、營銷、HR、法務等領域形成可復制的實踐方案。例如,在運營商場景中,智能體覆蓋客戶咨詢、資費解析、工單處理等環節;在遠程銀行場景中,智能投顧、風險管理、用戶咨詢等應用顯著提升了服務效率與用戶體驗。這些實踐基于自然語言理解、多模態交互、知識圖譜與業務流程自動化技術,推動了業務價值的實質性增長。
百融云創強調,企業需要的不是單一工具,而是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執行并交付結果的“硅基員工團隊”。這種團隊依托穩定的底層模型、統一的平臺架構與可復用的行業方法論,與人類員工形成有機協作,共同推動生產力躍升。當前,智能體在企業場景的落地仍處于早期階段,行業缺乏成熟的應用案例與價值衡量體系。Gartner預測,到2027年,40%的智能體項目可能因商業價值不明確而被淘汰。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動技術從“熱潮”轉向“實效”,成為全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為智能體產業的先行者,百融云創已與中國信通院啟動遠程銀行智能體標準制定工作,旨在以強合規領域為切入點,通過統一規范與評估體系,助力行業建立可復用、易推廣的智能體應用生態。未來,百融云創將繼續聯動產學研各界,依托垂直行業的深耕經驗與泛行業的實踐積累,拓寬AI技術的應用邊界,推動中國智能體產業向更完善、更成熟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