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會發現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幾乎所有遙遠的星系都在加速遠離我們所在的地球。這種宇宙尺度的“退行”現象,仿佛整個宇宙正在進行一場無聲的逃離,而科學家們經過近百年的探索,終于找到了背后的關鍵線索。
這場宇宙變革的起點可以追溯到1929年。當時,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文·哈勃在威爾遜山天文臺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研究。他通過分析大量星系的光譜數據,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規律:星系退行的速度與其距離地球的遠近存在精確的比例關系。這種關系就像在氣球表面標記的點,當氣球膨脹時,所有點之間的距離都會同步增大,且越遠的點彼此分離得越快。
哈勃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此前,人們普遍認為宇宙是靜態不變的,但這項研究證明,我們所在的宇宙正處于持續膨脹的狀態。這種膨脹并非來自某個中心點的爆炸,而是空間本身在均勻擴張,導致所有星系都呈現出相互遠離的運動特征。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個現象,科學家們常用吹氣球來比喻:在氣球表面繪制若干個點,當氣球膨脹時,每個點都會看到其他點在遠離自己,且距離越遠的點退行速度越快。這種空間結構的整體變化,正是哈勃定律所描述的宇宙膨脹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