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流量見頂、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大平臺紛紛調整戰略以尋求突破。近期,抖音電商動作頻頻,從組織架構到業務布局均進行了深度調整,展現出其加速構建綜合性電商生態的決心。
組織架構層面,抖音電商今年已完成多輪關鍵調整。4月,字節跳動將巨量千川的廣告產品與運營團隊從商業化部門劃轉至抖音電商,同時巨量本地推的生活服務營銷團隊也并入生活服務業務線,僅保留算法人員于商業化部門。此舉使抖音電商首次擁有了覆蓋廣告投放、銷售與運營的完整商業化鏈條,并獲得更大的流量分配自主權。例如,電商團隊可根據交易額與廣告收入目標,動態調整電商內容與廣告的流量占比。
8月中旬,抖音進一步整合即時零售與電商業務,復用產品技術與履約能力,同步優化團隊架構。9月初,字節跳動再次調整銷售體系,將擅長效果廣告的KA直客團隊及行業運營團隊劃歸抖音電商,而品牌廣告銷售與運營則繼續留在商業化部門。這一系列調整標志著抖音電商正從內容驅動向“內容+貨架”雙輪驅動轉型。
在支付與平臺治理領域,抖音電商同樣動作不斷。抖音支付已突破內部生態限制,接入樸樸超市等外部平臺。用戶在該超市購物時,可選擇抖音支付并跳轉至抖音App完成結算,綁定銀行卡后還可享受免密支付優惠。與此同時,抖音針對“低價不發貨”與“欺詐發貨”等違規行為展開專項整治,累計清退超1000家違規商家與200名違規達人。其中,“低價不發貨”指商家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商品吸引用戶,但實際僅發貨正價商品;“欺詐發貨”則包括上傳無效物流單號、誘導補繳運費后不發貨等行為。
大促策略方面,抖音電商率先拉開“雙11”序幕,于9月中旬啟動“抖音商城中秋&雙11活動”,并舉辦招商大會。此次大促持續57天,直至11月11日24時結束,堪稱電商行業最長促銷周期。從10月9日零點起,抖音雙11正式開售,核心玩法包括商家出資的立減折扣與一件直降,進一步簡化用戶決策流程。
從發展軌跡看,抖音電商已從早期的內容平臺蛻變為綜合性電商生態。其以直播電商起家,通過“貨找人”模式激發消費需求,催生出董宇輝、小楊哥等頂流主播。但如今,貨架電商正成為重要增長極。抖音電商去年底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產業帶商品在平臺售出154億單,同比增長39%,其中貨架場景訂單量增長70%,與內容場景形成互補。
直播電商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達人直播的流量壟斷地位逐漸被店播取代。品牌與店鋪自播的崛起,使商家得以直接掌控話語權,通過長期穩定的內容輸出沉淀粉絲資產,同時在品牌調性與價格體系上保持自主性。平臺對店播的流量傾斜與運營支持,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全國直播電商銷售額中,店鋪自播貢獻占比達52%,超過達人直播。過去一年,抖音平臺開啟店播的品牌商家數量增長113%,動銷商家占比69%,超千家商家店播銷售額破億元。
在電商格局中,抖音電商的崛起改變了原有競爭態勢。過去一年,其GMV超越京東,以3.5萬億元規模位居行業第三,僅次于天貓與拼多多。當前,各平臺競爭壁壘日益清晰:阿里憑借商家生態與供應鏈能力鞏固貨架電商地位;京東依托自建物流強化“品質電商”標簽;拼多多通過性價比策略與農業供應鏈深耕下沉市場;而抖音電商則通過內容與交易深度融合,構建起獨特的電商閉環。
隨著支付、物流與治理體系的完善,抖音電商正從流量爭奪轉向用戶價值深耕。未來,誰能更高效地滿足用戶需求,提供更優質的體驗與服務,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這場關于效率與體驗的較量,或將重新定義電商行業的競爭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