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旗下開源大模型Qwen正加速向具身智能領域拓展。據社交媒體披露,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項目負責人林俊旸宣布,團隊已組建專注于機器人技術與具身智能的研究小組,標志著該模型從虛擬交互向物理世界應用邁出關鍵一步。
這一戰略轉型早有端倪。今年早些時候,阿里云領投自變量機器人近10億元A+輪融資,首次涉足具身智能實體企業。在隨后舉辦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智能集團具身智能業務負責人高飛透露,其調研的30余家相關企業中,超八成采用Qwen-VL系列作為核心訓練基座。該模型在空間感知、路徑規劃及長時記憶方面的技術優勢,恰好解決了行業在三維環境理解與動態決策中的痛點。
技術迭代隨之而來。新發布的Qwen3-VL模型針對物理世界交互需求,強化了微小物體識別、視頻時序分析、三維空間建模及多模態推理能力。這些升級為機器人執行復雜任務提供了更精準的感知與決策支持,例如在倉儲物流場景中,模型可同時處理視覺信號、空間坐標及歷史操作記錄,實現動態路徑優化。
行業布局與全球趨勢形成共振。當前科技巨頭正競相加碼機器人賽道,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股東大會上明確,將自動駕駛作為機器人技術首個萬億級應用場景,計劃為數十億臺智能設備提供算力支持。軟銀集團本周宣布以54億美元收購ABB機器人業務,董事長孫正義強調此舉旨在構建"人工超級智能+機器人"的融合生態。花旗銀行預測,到205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7萬億美元,吸引各國主權基金加速布局。
阿里云的轉型具有雙重戰略價值。通過直接參與機器人研發,既能驗證大模型在真實物理環境中的適應性,反向驅動模型在噪聲處理、因果推理等領域的進化;又能拓展數據采集維度,將訓練場景從文本圖像延伸至機械控制、傳感器反饋等工業級應用。這種"模型+硬件"的協同創新模式,正成為科技企業構建技術壁壘的新路徑。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具身智能的競爭已從算法層面延伸至生態構建。阿里云此前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積累,為其理解工業場景需求提供了獨特視角。通過與行業伙伴共建標準、共享數據,有望在機器人操作系統、仿真訓練平臺等基礎設施層面形成優勢,這或許解釋了其近期在技術開源與商業合作上的雙重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