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行業正經歷深刻調整,頭部企業普遍面臨營收與利潤的再平衡挑戰。以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平臺,其估值邏輯已形成明確范式:阿里巴巴上半年營收2476.5億元,凈利潤406.49億元,動態市盈率21.9倍;京東同期收入6577.42億元,凈利潤超170億元,市盈率僅9.49倍;拼多多營收1996.57億元,凈利潤454.95億元,市盈率14.05倍。這些數據表明,市場對電商企業的定價更趨近于零售行業屬性,而非傳統互聯網企業的高估值模式。
對比傳統電商,直播電商領域的估值分化更為顯著。港股市場中,交個朋友控股動態市盈率22.95倍,而東方甄選高達4411.68倍的市盈率,已遠超行業合理區間。這種估值偏差在東方甄選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借勢董宇輝現象級IP效應,公司股價半年內暴漲25倍,市值激增800億港元。但伴隨核心主播離職,2024年財報顯示其營收驟降21億元至43.92億元,凈利潤暴跌99%至573.5萬元,GMV同比下滑39.2%至87億元。
流量依賴的脆弱性在東方甄選案例中暴露無遺。2023年董宇輝離職后,公司支付1.4億元"分手費"直接沖擊利潤,而流量缺口導致用戶粘性大幅下降。管理層雖試圖通過多平臺布局緩解風險,2025年中期財報顯示其應用程序營收增長至11億元,自營產品GMV占比提升至28.8%,但這種轉型尚未形成穩定支撐。花旗銀行研報指出,公司2025-2027財年收入預測被下調36%-30%,凈利潤預測下調69%-26%,轉型成效仍需多個季度驗證。
市場對直播電商的估值重構正在加速。2025年6月下旬,東方甄選股價因"線上山姆"概念炒作短期暴漲500%,市值突破560億港元,但隨后一個月內腰斬至276億港元。高盛研報顯示,剔除一次性收益后,2025財年持續經營凈利潤僅1.35億元,雖上調2026-2027財年收入預測10%,但維持"沽售"評級,認為當前276億港元市值缺乏業績支撐。這種估值波動印證了市場對直播電商商業模式的深度質疑:過度依賴頭部主播的舊模式難以為繼,而新建立的會員平臺和自營體系尚未證明盈利能力。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直播電商正經歷從流量驅動向效率驅動的轉型陣痛。東方甄選的案例顯示,單純依靠主播IP的商業模式存在系統性風險,而向會員制電商轉型需要突破供應鏈管理、用戶留存等多重挑戰。當前其276億港元市值對應僅573.5萬元凈利潤,市盈率仍高達4800倍,遠超傳統電商企業。在缺乏持續盈利證明的情況下,這種估值水平顯然難以維持,市場終將回歸理性定價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