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領域正上演一場激烈對決——全景相機龍頭影石與無人機霸主大疆的跨界交鋒,已從暗戰轉向全面攻防。兩家在各自細分市場占據絕對優勢的企業,如今在對方核心領域展開貼身肉搏,價格戰、人才爭奪、渠道擴張輪番上演,這場由增長焦慮引發的商業戰爭正在重塑行業格局。
財務數據顯示,雙方體量差距懸殊。2024年大疆營收突破800億元,凈利潤達120億元,分別是影石的14.3倍和12.1倍。但影石憑借81.7%的全球全景相機市占率,在細分市場構筑起堅固壁壘。這種"大象與獵豹"的競爭態勢,在2025年迎來質變——大疆推出2999元的全景相機Osmo 360,較影石同級產品低800元;影石則以運動相機Ace Pro2發起反擊,迫使大疆將Action 4降價至1500元清倉。
競爭白熱化背后是雙重生存壓力。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景相機市場2027年規模僅78.5億元,而無人機市場2030年將達122億美元。影石創始人劉靖康坦言:"即便做到100%市占率,也不過是幾十億生意。"這種增長焦慮推動影石向無人機領域突圍,其注冊的無人機專利已沉淀五年。反觀大疆,在運動相機市場市占率達25.8%,與影石僅差1.4個百分點,雙方在多個賽道形成交叉火力。
企業基因差異在競爭中充分顯現。大疆延續"工程師文化",汪滔曾直言"不愿為KOL付費",市場部長期存在感薄弱。但面對影石威脅,大疆迅速組建470余家線下門店的渠道網絡,廣告投放呈幾何級增長。影石則采取"飽和攻擊"策略,不僅覆蓋全平臺KOL,更在深圳、廣州等城市加速布局直營門店,某新一線城市門店數量年內將增至三倍。
人才爭奪成為新戰場。前大疆銷售體系改革核心成員張博的加盟,凸顯影石對渠道變革的決心。這位新任中國區銷售負責人,正著手重構代理商CRM系統,試圖復制大疆成熟的銷售網絡。而大疆則展開反制,在硬件3C領域與影石展開KOL爭奪戰,市場團隊規模擴張三倍以上。
產品層面,雙方技術路線分野明顯。影石強調"需求驅動創新",劉靖康提出"差異化需求+軟件技術+硬件設計+芯片重構"的四層創新模型,內部實行"無競爭力產品禁發令"。大疆則延續參數領先策略,但Osmo 360陷入"鏡頭起霧"爭議,暴露出工程思維與用戶體驗的斷層。這種差異在無人機領域更為突出,影石全景無人機尚處公測階段,面臨圖傳穩定性、量產能力等多重考驗。
資本市場對這場戰爭反應敏感。影石市值1186.76億元對應114.16倍動態PE,顯著高于大疆13.33倍和安克創新28.53倍的估值水平。分析師指出,影石需要證明無人機業務能支撐當前溢價,否則股價可能面臨回調壓力。2025年上半年,影石研發費用激增100.35%,銷售費用增長75.46%,導致凈利潤僅增長0.25%,次日股價應聲下跌8.48%。
競爭走向呈現分化態勢。在全景相機領域,影石的技術積累和用戶運營形成雙重護城河,大疆短期內難以顛覆現有格局。但在運動相機市場,大疆正通過價格戰和技術迭代縮小差距。無人機領域則充滿變數,影石需要突破供應鏈管控和量產瓶頸,而大疆需平衡創新節奏與市場需求——其"擠牙膏式"更新已引發部分用戶不滿,這為挑戰者留下戰略窗口。
這場跨界戰爭的本質,是消費電子行業從單品競爭轉向生態競爭的縮影。當市場天花板顯現,龍頭企業的突圍路徑選擇,將決定未來十年行業格局。對于市值千億的影石而言,如何在保持核心業務優勢的同時,在無人機戰場建立新支點,考驗著這家年輕企業的戰略定力與組織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