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期間,位于湘江畔的湘江太空城成為親子家庭熱門打卡地。這座以“太空探索+科幻場景”為主題的科普基地,日均接待近200組家庭,展區內隨處可見身著白色實驗服的孩子穿梭于星際裝置之間,家長們則舉著手機記錄下孩子探索宇宙的瞬間,儼然一場沉浸式太空主題派對。
這座讓孩子們驚呼“比科幻片還酷”的太空樂園,源于創始人顏翔長達七年的跨界追夢。從衛星應用領域的技術專家,到航天科普的堅定推動者,顏翔用一場“太空革命”在長沙創造了奇跡。2018年,當時還在衛星公司工作的他,因頻繁接待來訪者而意外開啟科普生涯。面對孩子們對衛星模型的好奇目光,這位曾主導商業路演的工程師將專業術語轉化為生動故事,把“衛星軌道”變成“太空快遞路線”,讓“遙感影像”化作“地球工作周報”。
2019年,顏翔主導的科普展廳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這個原本僅有數百平米的研發區兼接待區,高峰時單日接待260余名學生,從晨光熹微到夜幕降臨,講解聲從未間斷。這種讓青少年眼中閃爍星光的成就感,促使他徹底轉型為全職科普人,自制的課件在中小學引發“航天熱”,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印證了他的選擇。
2020年疫情突襲,線下科普陷入停滯。面對投資撤資、活動取消的困境,顏翔在抖音開設“翔說航天”賬號,從零學習視頻剪輯。三年間發布1000余條科普內容,累計播放量突破5億次,收獲30萬粉絲。他將視頻內容整理成《看見又看不見的太空》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21年,作為湖南唯一代表,他帶著航天課程走進革命老區,讓山區孩子通過顯微鏡觀察水熊蟲,在VR設備中“觸摸”火星地表。
2023年,顏翔的“太空城”計劃迎來關鍵轉折。在湘江集團邀請下,他考察了大王山景區原直升機場。這個距離地鐵口僅50米的場地,被他賦予科幻敘事——因外星人襲擊,人類將N395核動力飛船迫降于此重建基地。在這個原創故事框架下,原本的機場設施煥發新生:空調機柜變身碳纖維太空設備,電子顯微鏡旁陳列著水熊蟲標本,火星地堡內用衛星實拍圖還原奧林匹斯山地貌。
基地獨創的“五感體驗”系統令人耳目一新。在行星氣味柱前,孩子們能聞到模擬的天王星“臭雞蛋味”和土星“消毒水味”;引力波演示儀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小球碰撞游戲;太空種植艙里,真實種子在孩子照料下生長,記錄本上寫滿觀察日記。VR太空艙每日限量的20個免費體驗名額,讓孩子們瞬間置身星河,空間站舷窗前總能看到小腦袋攢動,尋找“祝融號”火星車的蹤跡。
“這里不是傳統展館,而是讓孩子成為太空探險家。”顏翔的二期規劃將開放飛船深度探索區,青少年可體驗焊接、電路組裝等工程實踐;三期則計劃推出“太空劇本殺”,通過與星際NPC互動學習航天知識。他透露終極夢想是打造“太空主題島”,讓孩子們能像航天員般生活探索。當被問及科普收益時,這位“太空造夢者”笑道:“最珍貴的回報,是未來有孩子說‘因為湘江太空城,我走上了航天之路’。”











